新华社法兰克福10月23日电 综述:法兰克福书展闭幕 中国出版物受青睐
新华社记者沈忠浩 张毅荣
在第68届法兰克福书展4号馆中国图书展区,现年60岁的印度图书出版人莫汉·加尔西与助手仔细翻阅着书架上的各类中国图书,不时面露喜色,并如老友重逢般与中国出版商代表热情交流。
“每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都会收获与中国有关的新图书、新思想,”加尔西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次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达成合作意向,将把一批中国图书翻译成英语、印地语等推广到印度。”
加尔西从事图书出版业已40年,与中国出版商打交道10年有余。他告诉记者,印度民众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尤其是中国社会近些年的发展经验。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作为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双方文化机构交流不断加深,“中国图书从未像现在这样在印度社会成为焦点和亮点”。
23日闭幕的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出版业展会,在为期5天的展会现场,像加尔西这样特别青睐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出版商和外国受众还有很多,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治国之道,探究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稳定的秘诀;渴望走近华夏五千年文明,感知中国历史人文之博大精深;领略当代中国的风貌,聆听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球最大的书展上,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与价值的当代中国图书需要国际化表达,中国出版商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收获了来自外国受众的积极反馈。
从多款全球首发新书来看,跨越语言障碍,用地道的外语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是各出版社的“主攻方向”。例如,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以英、法、俄、西、阿、德、葡、日、韩9个语种,进行中文词条专题编写、解读和多语种编译,以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和外交五个专题,简明、清晰、准确地阐释了中国理念、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
“如果在报纸上读到关于中国的内容,你可能不知道一些概念是什么意思,”曾在德国书商协会从事海外业务多年的范德仁对记者说,“《中国关键词》更像词典,通俗易懂,能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正在关注什么。”
为了跨过“语言关”,一些中国出版社主动与外国出版社合作,将翻译、编辑工作移师海外。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授权剑桥大学出版社对《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一书进行翻译、编辑并出版英文版。4年后,该书英文版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首度面世,正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70周年,对客观评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功过是非以及批判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观点具有积极意义。
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总监曼迪·希尔表示,《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英文版收录的文章来自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第一次以英语译本的形式呈现给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学者对东京审判的理解以及这场审判的重要性。
一边,时政历史类图书严肃理性;另一边,更“接地气”的文化艺术类图书直观生动,往往更易吸引外国受众并被其接受。
在书展3号馆,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策划了“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儿童绘本专题展和“中文真好玩儿”创意中文教学产品主题展。记者看到,展区人头攒动,许多外国家长带着孩子翻绘本、摹汉字、模仿中文发音,不亦乐乎。国内知名绘本画家熊亮、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等也与外国读者展开近距离交流。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静炜介绍说,此次参展的儿童绘本既讲中国传统故事,又关注当代中国儿童生活;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除了图书本身,中国出版商还在展台设计、宣传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现场呈现了书中描绘的中国形象。其中,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北京图书展区古色古香,青砖花窗、飞檐翘角,配以茶艺表演、古筝演奏、书法抄经、汉服展示,在4号馆内别具一格。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书展期间,北京图书展区的6家参展企业共吸引上百家国际出版商前来接洽,其中仅北京时代华语图书有限公司就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商输出了约140项版权。
图书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仅从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就能切身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令世界瞩目,中国内容的国际表达日益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飞云)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