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孔子孟子韩非子老子等道德圣贤,也积累了“四书五经”等丰厚的传统精华、道德教义。《世说新语》讲“百行以德为首”。古人云:“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德力是维国兴邦、安民发展的重要根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要多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将德的标尺高悬心间。
德高而行笃。道德要求和各种条文,看似空泛而不可捉摸,只要我们真正将崇德向善、一身正义等,当做发自内心的道德认同、信仰目标,它就能释放出强大的精神气场,就是没有外在的强力约束、制度约束,也能自觉践行各种道德教义,让自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比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培民,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农民教授”李保国,30年扎根农村,将“把我变成农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当做执着追求。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如此坚定、坦荡,与内在的“德高”、坚定而不倦怠的道德追求,密不可分。带领更多人敬畏高尚,以德修身,追求崇高,披荆斩棘,独立自信,不断向前。
德彰而服众。在当下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社会,我们不去传播高尚道德,灰色和不良价值就会乘虚而入,带来精神和道德污染,进而影响社会和谐度。因此,每位公民都应该在“德彰”方面努力作为:一身正气、敢于作为;两袖清风、浩气长存。我们不仅要说,说得理直气壮,以理服人。还要去做,做得实实在在、掷地有声。通过这种言行合一、率先垂范,说服和带动更多人,将崇高追求当成日用而不觉的精神追求,让坚守正义、无私奉献的理儿深入人心,得到更为广阔的认同和拓展。
德厚而持恒。道德发展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世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栽培。就像一棵大树,只有不断汲取天地之精气,以及各种营养,才能不断长高,趋向厚重。不因为有些人的道德不良而放松崇高信仰,也不因为心有孤独感而放弃善美目标。始终锁定高尚,永不放弃,永不言弃,始终坚守,经受住各种功名利禄的考验,“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白为官,持久努力,久久为功,抵达道德的高地。
“一个伟大的国度,一定也是一个道德的国度”。让我们将德的标尺永镌心间,敬德、兴德、昭德、践德,让自己成为有德之人,让社会成为君子的国度。(夷门)
来源:江门文明网
(责任编辑:飞云)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