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有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全国铁道、全国民航、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中央企业等6大系统共38个省级赛会单位参赛,推选入围项目1009个,最终评选出100个金奖、397个银奖。这些获奖项目围绕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扶贫开发与应急救援、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基础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志愿活动,经过一年的实施,项目呈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是获奖项目运行良好。获奖项目参与面广、受益面大、进展情况好。项目自2015年12月获奖以来一年的时间内,新增志愿者388万人,其中54万志愿者参加了获奖项目的志愿服务,总的志愿服务参与人次达到150万人次,项目活动的累计时长达905万小时,合计支出资金6282万元,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支出、为志愿服务对象购买物品支出的比例分别占总支出的35.67%、31.79%,志愿服务的资金使用基本用在刀刃上,累计受益的人数达到4055万人。
二是项目影响力持续增强。获奖项目全国组委会投入资金729万元,却带动了7379万元的社会资金、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投入,以不到10%的大赛资金投入带来90%的其他资金加盟,充分发挥了项目大赛的杠杆撬动作用,特别是重庆、北京两个直辖市获得社会和政府财政支持资金均超过1300万元。项目获奖以来一年内被社会媒体报道6524次,获得相关政府表彰和奖励1238次。
三是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志愿时尚。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趋势逐步彰显,各地项目在服务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当代志愿服务的新特征、新思路、新趋势。
四是志愿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规范,可持续性增强。多数项目都从组织注册、管理制度建设、购买保险、配备法律顾问等方面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广东、贵州、辽宁、上海等省(市)志愿组织信息注册率达到80%以上;78.87%的获奖项目有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河北、湖南、青海3省份达到100%;获奖项目给志愿服务参与者购买保险的达到52.36%,甘肃、河北、海南省基本都给志愿服务者购买了保险。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来看,80.90%的项目给志愿者配备专业指导,贵州、海南、湖南等9个省的项目100%配备专业指导,93.71%的项目都对参与的志愿者开展专业性培训。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来看,95%的志愿者愿意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工作,98.65%的项目志愿服务对象愿意继续接受服务,从主观上奠定了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虽然仅举办两届,但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涵盖各级团组织、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志交会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风向标和嘉年华。(王婕,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蒲清平,重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