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北京11月29日讯(实习生 谢婷婷)“要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基本国情,以此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在今天举行的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关注青少年文化教育,应从文化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入手。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在访问德国学校时发现,“德国的家庭和学校都天然地重视文化教育,尤其是艺术修养的培养。而中国的学生沉浸在选拔式的应试教育里,没有更多的精力发展文化素养,这是中德两国在文化教育上的差别”。
王殿军表示,目前国内青少年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国内‘坐而论道’的比较多,但真正把教育实践做好的比较少,文化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点缀”。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该怎么做?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提出,应建设“儿童本位的幸福课程”,把孩子的幸福生活变成自由体验,制定以学生为本的制度,“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发展目标和规矩,让孩子站在校园的正中央”。
王殿军介绍,清华附中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所从事的文化素养活动登记到该系统中,支持学生们相互查看、激励,并为学生和大学提供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这一系统为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恒丰银行员工见义勇为受表彰
下一篇:该给教师一个家校合作“负面清单”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