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以优秀的作品滋养人提升人

发布日期:2017-03-28 14:36:29 来源: 作者: 点击:27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是“视”与“听”的盛宴,更应起到精神提升作用,引发人们的“思”与“想”,触及灵魂,沉淀思想,转化为价值观、世界观 

  ●在当代文化价值观多元的境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本质存在、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重要形式的文艺须以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神圣使命 

  ●承载审美精神的作品必然以其宏大的格局与光明的气象引导人们追求更高雅、更人文、更有趣的人生,使人能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忘来路、心有归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文艺的重要地位和使命。他明确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如何提振文艺精神,使文艺承担兴国运、强国脉的民族文化复兴责任,如何创作出内涵深厚、价值高尚、品位高雅的文艺作品以滋养和提升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当代文艺发展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文艺作用的被强调缘于文化作用的不断凸显。文化是人化,文化也化人。文化以各种形式为人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养料,赋予人的生活以意义和动力。文化作用的实现既要借助理论的抽象方式,更依赖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具象方式。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人的精神生活是由不同层次内容构成的整体。世界观是精神生活的认识基础,价值观赋予精神生活以目标和意义,审美观决定精神生活的品位和层次。追求真善美构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也必然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要理念和原则。 

  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世界观基础 

  正确的世界观是促进个人精神觉醒的前提条件之一。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就是每个人在思考和建立自我与社会关系基础上确定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精神生产过程。艺术就是借助某种情感体验试图建立自我与社会联系的一种日常世界观表达形式。 

  文艺的最高责任是引导人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是“视”与“听”的盛宴,更应起到精神提升作用,引发人们的“思”与“想”,触及灵魂,沉淀思想,转化为价值观、世界观。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文以载道”,文艺工作者都应在文化自觉的意义上把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振奋民族精神作为创作文艺作品的灵魂。 

  “文以载道”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意在指作品要说明道理,弘扬精神,表达人类良心,承载社会责任。“道”在古代侧重于道德、道义。在现代,“道”既指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也指人生之道。在文化的主要责任是培育世界观这个意义上,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要通过作品蕴含的“道”的熏陶和引导,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夯实基础。文艺作品要承载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润物细无声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和文化自信。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 

  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价值观导引 

  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深层次存在,它以世界观为基础,对人的精神生活起规范和导向作用,是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品质的根本支撑点。一切文化表现形式都是对一定价值观念的表达。那么,在当代文化价值观多元的境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本质存在、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重要形式的文艺必须以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神圣使命。 

  文艺的发展往往以价值观的更新发展为标志,以新价值观对时代的引领为生命力。优秀作品无不遵循“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节奏与路径,不断创新发展。文艺作品不是机械直观地反映生活,而是在能动地反映生活中不断引领超越生活和改造生活。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往往在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先进的文艺都能作为人类的一种自觉价值意识,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文艺作品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让人民在观赏文艺作品中具有区分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让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否定的,以滋润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人的审美鉴赏力 

  文艺作品是艺术品,须有丰富的艺术性。马克思曾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文艺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的精神世界以愉悦的审美滋养。要使文艺作品发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审美培育作用,在创作环节就要进行美学精神、美学原则和美学意义的渗透,再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引导广大受众在正确美学观的指引下欣赏文艺作品,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文艺作品理应承担审美教育的“化育”责任,促进人的文化素养、教养水平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文艺作品蕴含的美的观念、美的力量,能够感染熏陶人,纯洁人的心灵,美化人的生活,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给予人精神上的享受、满足和愉悦。承载审美精神的作品必然以其宏大的格局与光明的气象引导人们追求更高雅、更人文、更有趣的人生,使人能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忘来路、心有归属。审美教育具有纯粹的精神品性,文艺作品审美价值必须远离功利性,方能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精神能量和审美喜悦。 

  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风尚。自觉承担起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职责,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内涵,努力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作品浸润人的心灵,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促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丰富而多彩。 

  总之,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把握来体现,艺术创作应当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立场,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以提升和振奋民族精神,才能不负人民的期待,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苏 威 郭凤志:东北师范大学)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下一篇: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