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由范冰冰和黎明扮演的杨贵妃与唐明皇。视觉中国供图
2015年3月14日,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驿。视觉中国供图
导读
唐明皇的“幸蜀记”,实际上就是他的“逃亡之旅”:以“马嵬驿”兵变为标志,唐明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惊世爱情顿时化为泡影,彪炳历史的大唐盛世,也随之化为泡影。——这个历史节点总是令我们深长思之:唐明皇的爱情已有白居易先生的《长恨歌》总结,我们要思考的是,一个王朝,一个民族,如此辉煌的盛世,怎么因权贵集团的荒淫与倾轧,就忽喇喇似大厦倾,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是长期的藩镇割据,和对民族文明积累具有毁灭性的改朝换代?
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李白被流放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一带。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叛乱。其实这有点冤枉,当初李璘邀请他作幕僚,是为了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可是后来,太子李亨即位当了皇上,永王李璘不服造反,兄弟阋墙,反目成仇。后来永王争夺皇位失败,李白因此受到牵连,被判流放夜郎,在服刑途中,不知何故忽然想起几年前的唐明皇,便写下了这样一组诗: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这组诗,名《上皇西巡南京歌》。诗里的“上皇”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南京”指的则是成都,诗中所述的就是唐玄宗“幸蜀”的故事。无独有偶,除了李白的这组诗外,唐代画家李昭道也有一幅绘画作品《明皇幸蜀图》(又称《春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的同样是唐玄宗“幸蜀”的事迹。
李白,李昭道,一位伟大诗人和一位著名画家,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个题材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那么“上皇西巡南京”以及“明皇幸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大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宰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迅速攻下了太原、洛阳,次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第二年六月(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军队开始进攻潼关,兵锋直指京师长安,京畿附近的河东、华阴、上洛等郡官吏弃城而逃。站在长安城头,似乎已经可以看见叛军铁蹄下扬起的漫天尘埃。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逃难的人群混乱不堪,士民惊恐奔走,街巷一片狼藉。唐宫之中,玄宗皇帝、宰相杨国忠等也是坐立不安,派去镇守潼关的将领并未把平安的消息传回,恐怕已是凶多吉少。杨国忠急忙召集百官会议,商讨对策。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大臣们早已吓破了胆,满心思想的是如何逃命,哪还有什么对策可讲。
于是杨国忠献计,劝唐玄宗“幸蜀”。
所谓幸蜀,是说得好听一点,说白了就是逃往四川。但皇帝就是皇帝,不能说得那么难听,否则就会伤了皇帝的面子。
在出逃之前,唐玄宗上了勤政楼,许下诺言:朕要亲征。还煞有介事地任命了留守京城的官员,谁来当市长,谁来掌管宫廷的钥匙等等,一切都安排妥贴。就在当天夜晚,暗中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调动御林军,装好车马,做好了出逃前的准备。
第二天,天刚亮,蒙蒙凄雨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嫔妃以及宰相杨国忠等官员、近侍的宦官、宫人,悄悄溜出了延秋门,开始了“幸蜀”的逃亡之旅。 由于走得匆忙、隐秘,来不及带走所有的皇室、后妃,李隆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好弃他们而去。到了当天早朝的时刻,被蒙在鼓里的官员依例进宫报到上班。只见宫门前,门禁依然森严,没有任何异常,殊不知他们的皇上和宰相早已逃之夭夭。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当大家回过神来,发现皇帝失踪了,京城里就乱了套。
宫里的人们冲出宫门,与大街上的市民拥堵成一团。王公贵族、各级官员也都争先恐后,四处逃窜。一些宵小之徒见有机可乘,便浑水摸鱼,涌入宫禁及王公大臣们的豪宅,窃取金银珠宝及财物。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甚至还有人牵着毛驴冲进皇宫大殿搬运赃物。一些极端分子更是铤而走险,趁乱点火焚烧皇家仓库,长安城内火光熊熊。苦了那些依然在坚守岗位的守城官兵,一边要救火一边还要维持秩序、守住城防要害。
二
逃难的路途是艰辛的,不仅疲于奔命,还要忍饥挨饿。
出了皇宫,玄宗就派人打前站,通知前方各郡县安排食宿。岂料,沿途所至,地方官吏们早已没了影子。
尚未走出长安多远,逃难的队伍就断了粮。随从的官兵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四处乞讨求食。杨国忠也从路边集市上给皇帝买来了胡饼充饥。善良的老百姓见皇帝一家老少没吃的,纷纷献上自备的粗粮杂食。平日里娇宠惯了的皇子皇孙们也顾不得自己的千金之体、尊贵之躯,“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他们哪里受过这等活罪。李隆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于是,一时之间,哭声一片,好不悲伤。
当又累又饿的队伍来到一个叫金城的地方,县城里已是空空荡荡,渺无一人。还好,人虽走,饮食器皿俱在,侍婢们便自己动手生火做饭。夜里,在人去楼空的驿站里,大家相互藉枕而眠,暂时忘却等级高下、尊卑贵贱。
逃难的日子如此凄苦,开小差的人自然不会少,不仅有一般的士兵和宫中的下人,就连内侍监袁思艺也在途中溜之大吉。
兴平县,马嵬坡。
兴平古称“犬丘”,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渭河北岸,距长安四十公里。
马嵬坡在兴平县城西北,相传东晋一名叫马嵬的武官曾在此筑城。唐代时,朝廷在这里设有驿站,所以又称马嵬驿。据当地文史资料记载,马嵬驿是古丝绸之路、秦蜀古道的交通要道,也是唐王朝设在长安西南方向的首个驿站。朝廷以及地方的各种文书、信息、情报通过这里传递中转,来往的信使和官员们也在此更换马匹、食宿休整。
逃难的第二天,一行人惊魂失措地来到了马嵬驿。
经历了两天的逃难,护驾的士兵们又累又饿,怨气连天。“幸蜀”的队伍里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悄然临近。
《旧唐书》里的记载是这样的:禁军统帅陈玄礼对杨国忠早就心生不满,准备以追究罪魁祸首为由,诛杀杨国忠,事前将此事汇报给了太子李亨。李亨尚在斟酌间,恰好一群饿坏了的吐蕃使者围住了刚刚到达的杨国忠,向他讨要食物,骑在马背上的杨国忠还未来得及应答,士兵中突然有人大呼:“国忠与胡虏谋反!”一箭射去,正中马鞍。吓得杨国忠逃至驿门内,士兵们紧追而至,将其乱刀砍死,尸体被肢解,头颅悬挂于驿门外。将士们犹未解恨,接着把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韩国、秦国夫人一并杀死。大臣韦见素亦被士兵打伤头部,幸得被及时阻止,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哗变的禁军随即团团围住了驿站,要求李隆基处死杨贵妃。理由是:“(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如同五雷轰顶,玄宗皇帝当场愣在那里。不容玄宗有更多的思考,他们进一步相胁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玄宗缓过气来,急忙申辩:“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宦官高力士竟然也与他的皇上唱起了对台戏:“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此时此刻,已是众叛亲离,身边竟无一人替他说话。玄宗为求自保,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赐杨贵妃自尽。一代红颜,就在马嵬驿佛堂前的一株梨树下香消玉殒,时年三十八岁。
不久,已经侥幸逃到陈仓的杨国忠妻子裴柔与其幼子,虢国夫人及儿子也均遭捕杀。
自此,显赫的杨氏一族势力被彻底铲除。
三
杀的杀,赐死的赐死,一场风波这才稍稍平定下来。哗变的将士得以暂时安抚。但真正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安禄山的叛军随时都有追来的可能。但问题是:“幸蜀”本是杨国忠提议,玄宗皇帝首肯的两人间的秘密,眼下杨国忠已被处死,李隆基自然不便说明。而蜀又是杨国忠的老巢(杨国忠兼有剑南节度使一职),御林军将士自然不愿前去自找麻烦。那么,这支逃难的队伍该何去何从呢?为此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提议去河、陇的,有提议去宁夏灵武、山西太原的,还有说干脆回长安的,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御史中丞韦谔建议先去扶风再做打算,一场民主讨论会这才宣告结束。
大队人马正要出发,不料却被数千逃难的老百姓拦住了去路。
百姓们慷慨激昂,为了大唐江山,也为了自己的家园,恳求玄宗皇帝带领他们打回长安去。李隆基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这种无妄之想,但百姓的盛情难却,只好令太子李亨率二千军马北上,率领各地军民抗击安禄山,自己则依然前往扶风。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逃难的队伍刚到扶风,唐玄宗还未从失去爱妃的悲伤中缓过气来,随从的禁军士兵再次不安分起来,禁军首领陈玄礼已无力控制局面。恰好这时,成都向朝廷进贡的队伍也到了扶风。唐玄宗只好拿出进贡的春彩(蜀锦)十万匹,还说了一大堆好话来安抚、遣散闹事的官兵,好不容易才把动乱平息下来。也在这时,玄宗才把“幸蜀”的意图表达出来。
四
散关,又称大散关,位于今宝鸡市南郊,因地处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从这里向南翻越秦岭主梁,进入嘉陵江上游,沿江而下,可直通蜀地,是扼守川陕交通的咽喉,也是唐玄宗幸蜀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由于山势险峻,大散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七十余次。伫立关前,放眼望去,但见群峰绵亘,古木森森;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流奔腾,通往没有尽头的远方。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道不尽大散关的苍雄与悲凉。
在散关,疲惫不堪的人马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玄宗把扈从禁军分为六队,并派颍王为前锋先行,通告剑南的地方官员。当他们抵达河池郡时,前来迎驾的剑南节度副使崔圆也到了。
据《旧唐书》记载:“崔圆奉表迎车驾,具陈蜀土丰稔,甲兵全盛。上大悦”。
崔圆的到来使唐玄宗一扫多日的阴霾,大为高兴,于是崔圆轻易就官升数级,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及宰相。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这条千年古道的感受与概括,那么蜀道究竟有多难?还是让李白先生来说吧: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虽然蜀道如此艰难,但由于没了追兵的威胁和断粮的困扰,加上当地官府的接待护送,心理上的负担自然减轻了不少。蜀道险峻,它的景色却异常的美妙。时值盛夏,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色彩斑斓;清泉溪流,响声悦耳。眼前的一切,对于先前只顾亡命逃难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沿着崎岖的蜀道,这群来自京城的过客,一路走马观花,休闲旅游似的。只有李隆基一人想起爱妃之时,发出阵阵哀叹,流下几滴伤心泪。
就这样,“幸蜀”的队伍越秦岭过剑门,经益昌县(今广元昭化)、普安郡(今剑阁)、巴西郡(今绵阳),这年的十月底,唐玄宗的圣驾终于抵达成都。据记载,这时随行的官员、护驾的士兵仅余1300多人,宫女24人。
五
刚到成都的玄宗顾不得旅途的疲劳,就在蜀郡府衙前宣诏,做了一番自我检讨。他说:“朕以薄德,嗣守神器,每乾乾惕厉,勤念生灵,一物失所,无忘罪己。聿来四纪,人亦小康,推心于人,不疑于物。而奸臣凶竖,弃义背恩,割剥黎元,扰乱区夏,皆朕不明之过也。”这份检讨看来看去,实在是不够深刻,颇有为自己的严重错误推脱之嫌。不过,这也算是对他的前辈先人以及天下百姓作了一个勉强的交代。
从到达的那天起,直到离开,唐玄宗共计在四川生活了一年多。 唐玄宗在四川的生活,正史记载极少,多为一些民间传说和野史札记的只言片语。
在成都东城离锦江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大慈寺。据成都民间传说,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就是在这里学习佛经并剃度出家的。公元756年,大慈寺改名为大圣慈寺,寺名多了一个“圣”字,这个改名的人就是唐玄宗。
说的是唐玄宗避难成都期间,有一次在街上闲逛,远远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围在一起,闹哄哄的,便好奇地走了过去。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布衣僧人正在布施粥饭,口中还念念有词。唐玄宗问他念的什么?这位僧人说他是大慈寺的和尚,正在为百姓和国家祈福。玄宗大为感动,乃为其敕书“大圣慈寺”匾额,并下令赐大慈寺良田一千亩。而据宋代志磬和尚《佛祖统纪》中记载:“上皇驻跸成都。内侍高力士奏。城南市有僧英干。于广衢施粥以救贫馁。愿国运再清克复疆土。欲于府东立寺为国崇福。上皇说御书大圣慈寺额。赐田一千亩。”上面两种说法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玄宗亲眼所见大慈寺和尚施粥,另一个则是玄宗听高力士的汇报而知英干和尚的行为,总之说的都是玄宗皇帝御书大圣慈寺额,赐田千亩的一回事。(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大慈寺和尚施粥其实是唐玄宗和高力士两人共同造假,历史上并无其事,只是唐玄宗用来作为重建大慈寺的借口而已,而真实意图是为了纪念和超度杨贵妃。)
后来玄宗回到长安,念念不忘大慈寺英干和尚的爱国举动,特地命原为新罗国(现韩国)王子的无相禅师重建大圣慈寺。无相禅师不辱使命,竣工后的大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占据了成都东城半壁之地。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大举灭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的手书题额作为挡箭牌,免遭毁寺之灾,成为当时成都唯一幸存下来的佛教寺庙。
由于唐玄宗“幸蜀”(加之后来唐僖宗也因黄巢起义避难于蜀),许多文人墨客也相继追随而至,聚集成都。他们之中有不少是闻名全国的画师,为了生存糊口,自然要拿出看家本领,而大慈寺就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好地方。据史料统计,寺中共留下了他们一千多幅精彩作品,是全国藏有唐画最多的地方。以致后来宋人李之纯在其著作《大圣慈寺书记》中感慨说:“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另外,《成都古寺名笔记》、《益州名画录》等史籍也对大慈寺的唐代壁画作了大量记载。
大约三百年以后,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的某一天,十九岁的年轻才子苏东坡带着他的弟弟苏辙匆匆走进了大慈寺。其实一年前他们和父亲苏洵已经来过这里,再次前来,除了拜会他们的俗家宗兄宝月禅师外,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习、观摩这里的唐代壁画。在他们眼中,这些作品尤其是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画作“精妙冠世”、无与伦比,是值得反复欣赏和领悟的艺术珍品。
六
在成都以北约十公里的地方,两座浅丘(天回山、凤凰山)之间有一座孤零零的小镇,别看它只是一处籍籍无名的弹丸之地,却是成都出蜀的必经门户。当年司马相如在驷马桥发过“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誓言之后,就是经过这里往北绝尘而去,李白杜甫们也是一进一出在此留下了匆匆的脚印。冬去春来,小镇上的人们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行商和旅客,倒也显得十分的忙碌。尤其那家做豆腐营生的小店,生意红火,食客满堂。
有一日玄宗皇帝在成都城里呆得腻味了,便到城外走动,不知不觉间来到此镇。忽听肚中咕噜作响,显然是饿了。正好见路边有一小饭馆,就走了进去。谁知别的菜没有,只有豆腐,玄宗将就点了一碗豆腐大快朵颐。吃完豆腐,正在回味那种奇妙的滋味时,忽听收复长安的捷报传来,立即扔掉筷子打道回府,后来,人们便把这个镇子取名为天回镇。 这事还有一种说法:唐玄宗从长安一路逃来,途经天回镇时,突感腹中饥饿。随行人员前去打探,回来禀报说只有豆腐滑肉。玄宗饥不择食,道一声:尽管端来。刚吃了几口,唐玄宗就大声叫好。过不多时,传来了长安收复的喜讯,玄宗一行也就掉头折回长安了,天回豆腐从此成为一道名菜。这后面一个传说,可信度不高。因为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在成都呆了一年有余,而这里却说他根本未进成都城就回京了,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系添油加醋,杜撰的成分居多。也不排除那时的天回豆腐老板为了提高知名度,做大做强天回豆腐这个品牌,有意编排了这个故事。不论怎样,天回镇因唐玄宗而声名大噪却是事实。后来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还提到天回镇:“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暗讽玄宗将成都的锦江当成渭水,把天回玉垒看作长安的无奈与失落。
真正说起来,唐玄宗在成都避难期间的活动,不仅正史少有记载,就是民间传说也少得可怜。也许是杨贵妃冤死马嵬驿,给他的打击太大,从此心如枯槁,也就少有值得一提的行动了。有这样一个传说或许能说明他那时的心情:一天,阳光灿烂,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唐玄宗心情还不错,便登上蜀都府衙的雕楼喝茶晒太阳,并让跟随在身边的一个女伶唱上一曲。那女伶心血来潮,不知怎的就唱了一首《汾阴行》:
……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歌未尽,曲未终,李隆基已是泪流满面,唏嘘不已。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时的唐玄宗已是太上皇的身份,不再打理国家军政大事,史官们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关他的活动就懒得一提了。
七
与从长安初逃时一样,太子李亨的北上之旅也是险象环生,史籍中说“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战”,虽有夸张之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此行的艰难与凶险。直到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灵武),这才缓下一口气来。
在灵武安顿下来不久,就有人请求太子即皇帝位。公元756年7月12日,玄宗皇帝到达普安郡(今四川剑阁)的这一天,在灵武城南楼,西北盛夏的炎炎烈日下,李亨庄重严肃的神色里夹带着一丝愉悦,坐上了他苦等多年的那把椅子,建年号至德,史称肃宗。
李亨的称帝之举,说白了就是一次篡位。不过,在当时的形势下,事急从权,更何况唐玄宗曾经在马嵬驿透露过让位之意。为了取得这个新皇帝的合法性,李亨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成都,向玄宗汇报。不久,玄宗派大臣韦见素、房琯、崔涣等人奉皇帝册于灵武,新老皇帝正式换班交权,唐玄宗从此退居二线。
李亨即位的消息传出,各地的武装纷纷归从新帝。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将领也率兵从河北来到灵武,灵武军的兵力猛增,大唐朝廷暂时稳住了阵脚,因玄宗皇帝逃跑失踪而散失了的军心、民心也有所恢复。而对于肃宗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便是重振旗鼓,收复失地,挽救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
公元756年10月,宰相房琯请求率军收复两京。据说这个房琯只是一个能言善辩、不能实际的文人,他急于在新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带着一群不会打仗的糊涂参谋,率领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向长安出发,结果大败而归。除数千人狼狈逃回外,四万将士遗尸荒野,鲜血染红了长安郊外的大地。
灵武大本营内,肃宗面色凝固而沉重。继位后的第一场大战就受到如此重挫,令他痛心不已。反复思量之后,决定以“克城(长安)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惨痛代价,向回纥借兵十五万,并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兼朔方节度使,徐图站稳脚跟之后,再作收复长安之举。
八
据史料记载,叛军进入长安之后,安禄山便命手下大肆掠夺,不论是府库财产,还是个人私物,统统被他们搜刮殆尽。对待被俘的皇室宗族以及看不顺眼的大臣、官员、平民百姓大肆杀戮,甚至连幼儿也不放过,挖心、揭头盖,手段极其残忍。有一次安禄山大宴手下,对抓来的伴奏艺人肆意凌辱,有一乐工悲愤之下,将乐器掷于地上。安禄山大怒,将其缚于试马殿前,活生生的把这位乐工肢解。
叛军的暴行,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怒,史料上说“民间骚然,益思唐室”。
百姓们日夜守望,盼望唐军早日回归。一些不堪忍受的百姓便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由于他们的骚扰牵制,使得安禄山的叛军南不出武关,北不越云阳,西不过武功,有力地配合了官军的行动。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初五,叛军内部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故:安禄山稀里糊涂地被人杀死在床上,而杀他的人他万万也想不到——竟是他的亲生儿子安庆绪和贴身宦官李猪儿。从此安庆绪取代安禄山,成为叛军首领。
五月,肃宗命郭子仪乘叛军内乱之机发动攻势,然而战事进展并不顺利,郭子仪在长安附近兵败,退守武功。
尽管平叛行动再次受阻,但肃宗李亨收复长安的决心并未动摇。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至德二年九月,肃宗以广平郡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领衔,以郭子仪为副帅负责军事指挥,集合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等部兵力再度讨伐安庆绪的叛军。唐军这次采用了夹击战术,叛军猝不及防,全线溃败,唐军终于收复京城长安。
至德二年十月,肃宗李亨派遣中使啖廷瑶入蜀,迎接唐玄宗回京。于是,李隆基离开成都,次年初回到长安。肃宗李亨备法驾迎玄宗于咸阳望贤驿,父子见面,抱头痛哭,演出了一幕悲欢离合的情景剧。
长安虽然收复,李隆基也回到京城做起了太上皇,在华丽冷清的宫殿里,打发空余的日子。伴随他的是无数漫长的白日与黑夜,不知他是否依然记得曾经拥有的荣耀与失落,以及那位长眠在马嵬坡的伊人?
然而“安史之乱”并未结束,这是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内乱,由此带来的后果更是灾难性的。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曾经让四方来朝的东方大唐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