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通过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等专项工作,推进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目前,教指委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200多名专家正陆续下到2000多所普通高校,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指导。教育部社科司与本报共同开设“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笔谈”和“高校思政课听课记”栏目,将持续全面报道专家听课指导工作的进展和情况,积极宣传各地各高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积极宣传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教师典型。今天先开设“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笔谈”栏目,敬请关注。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办得怎样,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近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多次赴高校调研,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在清华大学,教育部党组与清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联合学习时,提出了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等“五个攻坚”的总要求。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就要对标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聚焦短板,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首先,聚焦目标和任务,实施思路攻坚。要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科学的思想基础,从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发,谋大篇布新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的统一。继承和发扬思政课传统优势,不断加深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创新思政课建设的理念,提高思政课建设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其次,紧扣重点环节,实施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真正回归课堂、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用足用好课堂。切实增强教师自信,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思政课。通过各类教学、理论和实践研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增强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拓展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充实思政课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让更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等走上思政课讲台。
要着力改进思政课统编教材,在思想性、科学性、严谨性基础上,在针对性、时代性、前沿性上下功夫,丰富教材的内容,创新教材的话语体系,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从根本上克服口号多于理念、概念多于实际的过于“理论化”的问题,使教材更贴近师生的实际,更好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要。
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方法,特别是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配方”更新颖、“工艺”更精湛,“包装”更时尚,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思想实际、社会现实,大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话语的感染力、教学手段方法的吸引力,有效克服“理论与现实脱节”“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激发激活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教条、刻板、沉闷的状况,使思政课活起来,有效提高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
再其次,着眼于构建高校思政课建设大格局,实施机制攻坚。要形成符合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运行机制,推动健全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自觉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育出一批品牌课,成长涌现一批好老师。建立统筹协调课内外、院内外、校内外、行内外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机制,更好发挥思政课特聘教授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艾四林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