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称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治理校外培训班。其中包括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数学语文等学科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也是治理重点(2月28日新华社电)。
近些年,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推出的辅导班、衔接班、提分班犹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谓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许多家长被裹挟其中不能自拔。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校外培训泛滥,带来很多消极后果。一方面,“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极端氛围加重了学生、家长的集体焦虑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在学校按照规定已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训班反向而行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致使教育部相关规定沦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一些培训机构在学校招生、分班过程中,暗地里给学校提供学生成绩单,为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操作提供条件。去年媒体就报道,杭州三四千名小学生在晚上参加一个培训机构组织的排位赛,学生成绩名单直接提供给一些民办初中,结果搞得学生紧张兮兮,家长焦头烂额。
遏制校外培训乱象,确实到了出重拳的时候。当然,校外培训机构泛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理起来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笔者之见,治理的重点是“校外”,治理的源头其实应该在“校内”。只有治理好“校内”,才能有效地治理好“校外”,甚至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学校应带头淡化应试教育氛围,淡化以成绩论英雄的倾向,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多种评价机制。倘若学校总是搞学生成绩排名,尤其是家长会上总是不断强调学生成绩,那么,势必引发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焦虑。为提升孩子成绩,家长只好把孩子送进各种提分班、衔接班、辅导班。还有的学校顶风搞重点班、快慢班,这同样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感,为了孩子进重点班,只好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学校不能为学生进各种辅导班推波助澜。学校、教师应该依照教学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想着依靠辅导班来提升学生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劝阻学生进辅导班。可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劝导并要求学生进辅导班,甚至在家长会上表扬进辅导班的学生,个别教师还动员学生进自己担任教学工作的辅导班。这些年,随着教育部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等规定的出台,学校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可是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学校就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进入各种辅导班上。
一些学校不敢违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可是仍想招到高分学生,于是,在自己不便出头露面的情况下,将考察学生的任务就偷偷地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来办理。于是,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摸底排查,不辱学校的“使命”,而学校再返回头为培训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校外培训机构依靠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员奥数等模式,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如此一来,校内与校外结成同盟,互惠互利,双方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的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进行“非零起点教学”,导致一些没有进辅导班的学生吃不消。为了让孩子跟上教学进度,家长只好将其送进辅导班“提升”。
可以说,校外培训能够如火如荼,实际上与“校内”有脱不开的干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予以严厉惩治。相对而言,校外培训机构成员混杂,流动性较强,治理起来相对困难,而治理违规学校相对容易一些。按照这一治理路径,说不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日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称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治理校外培训班。其中包括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数学语文等学科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也是治理重点(2月28日新华社电)。
近些年,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推出的辅导班、衔接班、提分班犹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谓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许多家长被裹挟其中不能自拔。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校外培训泛滥,带来很多消极后果。一方面,“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极端氛围加重了学生、家长的集体焦虑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在学校按照规定已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训班反向而行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致使教育部相关规定沦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一些培训机构在学校招生、分班过程中,暗地里给学校提供学生成绩单,为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操作提供条件。去年媒体就报道,杭州三四千名小学生在晚上参加一个培训机构组织的排位赛,学生成绩名单直接提供给一些民办初中,结果搞得学生紧张兮兮,家长焦头烂额。
遏制校外培训乱象,确实到了出重拳的时候。当然,校外培训机构泛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理起来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笔者之见,治理的重点是“校外”,治理的源头其实应该在“校内”。只有治理好“校内”,才能有效地治理好“校外”,甚至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学校应带头淡化应试教育氛围,淡化以成绩论英雄的倾向,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多种评价机制。倘若学校总是搞学生成绩排名,尤其是家长会上总是不断强调学生成绩,那么,势必引发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焦虑。为提升孩子成绩,家长只好把孩子送进各种提分班、衔接班、辅导班。还有的学校顶风搞重点班、快慢班,这同样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感,为了孩子进重点班,只好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学校不能为学生进各种辅导班推波助澜。学校、教师应该依照教学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想着依靠辅导班来提升学生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劝阻学生进辅导班。可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劝导并要求学生进辅导班,甚至在家长会上表扬进辅导班的学生,个别教师还动员学生进自己担任教学工作的辅导班。这些年,随着教育部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等规定的出台,学校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可是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学校就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进入各种辅导班上。
一些学校不敢违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可是仍想招到高分学生,于是,在自己不便出头露面的情况下,将考察学生的任务就偷偷地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来办理。于是,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摸底排查,不辱学校的“使命”,而学校再返回头为培训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校外培训机构依靠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员奥数等模式,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如此一来,校内与校外结成同盟,互惠互利,双方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的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进行“非零起点教学”,导致一些没有进辅导班的学生吃不消。为了让孩子跟上教学进度,家长只好将其送进辅导班“提升”。
可以说,校外培训能够如火如荼,实际上与“校内”有脱不开的干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予以严厉惩治。相对而言,校外培训机构成员混杂,流动性较强,治理起来相对困难,而治理违规学校相对容易一些。按照这一治理路径,说不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曲 征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信息公开有助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如何让疯狂的课外培训班刹住车?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