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东晓,人们对他也许并不陌生。在铁路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中国一号”司机,称他是“动车骄子”。让他获得这些称号源自他的速度,更源自他的品格——年过不惑的李东晓,也算是一名“老”火车司机了,他驾驶过十几种型号的机车,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获得过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作为一名动车“新”司机,他从头开始,十天内掌握CRH3型动车组驾驶技术,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超越“风时速”,曾创造中国铁路多项第一。在中国铁路的“追风时代”,李东晓,正带着他的梦想和铁路人的期待,风驰电掣般前行。
敢立潮头的闯劲
插入主控钥匙——开机;扫一眼台面上显示不同数值的十几块仪表——正常;随着站方发车铃响过,电台里传来列车长请求关闭车门的呼唤。李东晓再次确认车头左侧前方的绿灯,“关闭车门”“起车”,熟练的动作下动车组轻盈起步,离开首都的北京南站,犹如离弦之箭驶向滨海城市天津。
“作为知识型工人的代表,李东晓身上透着不断创新的力量和奋勇争先的品格。”北京机务局党办主任王京跃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李东晓的特点就是开车稳、有智慧,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他能行。”
1995年初,25岁的李东晓领到一套崭新的灰蓝色制服,正式当上内燃机车司机。一年后,李东晓当了司机长。2000年,经过严格考试,他又当了指导司机。
李东晓认为,做人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做起。在长达20年的铁路生涯中,他参加过1500多次各种岗位技能达标考试,每次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永不服输的韧劲
在李东晓办公室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闪闪发亮的德国徽章,这枚德国徽章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
2008年春夏之交,李东晓奉命带队去唐山客车厂接新型的CRH3型动车组。这时候距离京津城际开通也只剩下四个多月时间。面对线条流畅的CRH3型列车,捧着那本厚厚的德文说明书,李东晓和接车团队都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一个叫麦克斯的德国专家耸耸肩,善意地提醒:“李,没有三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休想开走这列动车。”
“咱们打个赌吧!”李东晓指指麦克斯胸前佩戴的徽章——那是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如果我们开走了,您就把这个给我,留个纪念。”
CRH3型动车组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全车结构复杂,掌控难度前所未有。李东晓和团队白天听德国专家讲课,晚上集体作战,遇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专家。
10天后培训结束,李东晓和司机赵威轮流驾车,一路飞驰向北京进发,麦克斯坐在司机座旁全程监控。列车顺利抵达北京南站,麦克斯终于露出满意的微笑,摘下那枚徽章,郑重地戴在李东晓胸前。“你赢了,李!”麦克斯向在场的中国同行竖起了大拇指。
精益求精的钻劲
当中国高铁事业在华夏大地上崛起时,有关管理、安全、运行和操纵的规章制度都是一张白纸。李东晓深知,他和同事们的实际操作经验是前所未有的,是填补中国高铁历史空白的。
在筹备开通京津铁路最艰苦的时候,从北京南站到天津站,每一处道岔、弯道、信号、站口、风口等,李东晓和同事们都徒步丈量、测算,然后通过试验找出最佳优化操纵数据。在联调联试中,李东晓收集和整理了所有易发故障信息,然后分别设置代码,列出排除故障的应急措施办法。他还首创提出建立“动车组运行质量信息台”,为司机处理故障提供信息积累和支持。
实践出真知,在集中集体智慧和经验的基础上,李东晓和同事先后编写出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1800秒操作法》、《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手册》等一系列高速列车操纵法,在全国高铁线上普遍推广。
在铁路人眼里,李东晓不仅是“提速先锋”,更是“创新先锋”。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前夕,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CRH3型动车组第0001号驾驶证”,递交到李东晓手中。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