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李东晓:中国高铁“一号司机”

发布日期:2015-01-16 08:39:20 来源: 作者: 点击:184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穿着挺括的制服,用戴着雪白手套的双手正了正帽檐,李东晓稳稳地坐在京津城际铁路“和谐号”宽敞的驾驶室中央。


  插入主控钥匙——开机;扫一眼台面上显示不同数值的十几块仪表——正常;随着站方发车铃响过,电台里传来列车长请求关闭车门的呼唤。李东晓再次确认车头左侧前方的绿灯,“关闭车门”、“起车”——动车组轻盈起步,离开北京南站,犹如离弦之箭驶向滨海城市天津。

  看李东晓驾驶CRH3型动车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浓眉下的双眼炯炯有神,灵活地扫视着一个个接踵而至的信号及道岔开通情况。虽然是单司机执乘,但李东晓却把呼唤应答喊得清晰,喊得虎虎生风。把指认信号、确认弯道、桥梁乃至会车的手势做得准确,做得干净利索。

  40岁的李东晓,是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动车组运用车间指导司机。单是围绕着高速动车组这个主题,他已创造了多个“第一”:

  北京机务段第一批由电力机车司机考取200公里时速动车组驾驶证的先行者;

  第一批由200公里动车组转型学习350公里动车组的司机;

  持有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CRH3型动车组第0001号驾驶证》——由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手颁发,因此他被称为中国高铁“一号司机”;

  驾驶着CRH3型001号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试运行期间,跑出了394.3公里/小时的“中国第一速度”;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之际,驾驶的“001”号动车组,执乘了第一趟北京南至天津的高速动车;

  同年10月25日,在由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职工技能大赛”上,技压群雄,勇夺“动车组司机比赛”第一名,被组委会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2009年10月1日,李东晓以一名动车组司机的身份,参加了国庆60周年盛典群众游行……

  从时速几十公里到时速350公里,不过短短数年。在呼啸猛进、不断加速的中国列车上,李东晓——一位中专毕业的普通工人,始终驾风驭电疾驰在最前列,他成为中国铁路的“提速先锋”。

  “把最难的活儿、最先进的车交给东晓,放心!”

  火车司机,一直是中国工人中最牛的职业,铁路内一律尊称为“大车”。

  李东晓1988年考入天津铁路中等技术学校,第二年进入机务段,那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像师傅一样,当上火车司机。

  1995年初,25岁的李东晓正式当上“大车”,一年后他当了司机长,2000年经过严格考试,他又当了指导司机。

  在长达20年的铁路生涯中,李东晓参加过1500多次各种岗位技能达标考试,每次都在人生记录上留下“优秀”两个大字。

  1997年以后,中国铁路开始了令人目眩的多次大提速,李东晓好像也跟着“飞”起来了。他最初开的是时速80公里的内燃车,然后是时速120公里的内燃车,再又是时速140公里的电力车。2007年,中国铁路实施第6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的“CRH2型动车组”开上京津线,李东晓又驶上新的岗位……

  所有的领导都说:“把最难的活儿、最先进的车交给东晓,放心!”

  2008年2月,中国第一条以无砟轨道技术建成的城际高速铁路如飞天长虹,横架于京津大地。北京机务段动车组运用车间成立,李东晓受命第一个试线,他驾驶着内燃机车牵引的动车组风驰电掣,冲出时速220公里的速度!

  这是当时中国铁路的最高速度。

  同年3月,李东晓等10位“大车”,又成为中国第一批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驾驶员的培养对象。

  为了保证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8月1日开通,李东晓和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正在废寝忘食地备考CRH3型动车组司机资格。

  那年初春,顶着料峭的春风,李东晓和几位工友站在高架桥上,一米一米抻着皮尺量曲线,对照工务、电务部门提供的台账,逐个“认识”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

  从天津到北京,足足120公里,哪儿有起坡,哪里的曲线是个什么走向、多大半径,李东晓说得一清二楚。如此熟悉线路纵断面情况,代价是3双皮鞋底被他磨穿。

  “你赢了,李!”

  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大车”奉命到唐山轨道客车公司接受德国专家的培训,并在10天后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CRH3型动车组开到京津线上。

  在唐山厂的交车线上,大家对线条流畅、设计时尚的“和谐号”新型动车组一见倾心,但是,没人能开得动这列价值不菲的新车。

  面对这款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新车,看着厚厚的德文说明书,李东晓他们都有一种“老虎咬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德国专家麦克斯是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大块头,听说中国司机10天后要把这种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动车组开走,惊得眼镜差点掉下来。他耸耸肩,善意地提醒:“李,没有三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休想开动车。”

  另一位德国专家陶斯特默不作声地把一本厚厚的长达670多页的《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推过来。他觉得这个“大砖头”很有说服力,能把中国“大车”们砸蒙。

  看着德国专家怀疑的眼神,李东晓的脸涨得通红:“你信吗?不出10天,我们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

  “10天?太不可思议!”麦克斯嘟囔着再次耸耸肩。

  “10天后我们肯定能开走!”李东晓斩钉截铁。

  “对不起,就确保安全而言,你们肯定开不走!”表情严厉的麦克斯同样斩钉截铁。那意思是,如果你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我是不会放行的。“要上线,你们只能拖回去。”他又淡淡地补了一句。

  李东晓有点冒火,他直视着麦克斯的灰蓝色眼睛说:“咱们打个赌吧!”他指指麦克斯胸前佩戴的徽章——那是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如果我们开走了,您就把这个给我,留个纪念。”

  按照与世界接轨的玩法,李东晓他们依次和这位叫麦克斯的德国专家击掌打赌。

  CRH3型动车组共8节,车头和车厢连成一体,其中4节带有动力。它是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全车结构复杂,线路密如蛛网,连接着8万多个零部件,掌控难度是前所未有的。

  李东晓他们白天听德国专家讲课,晚上集体作战,然后分头整理学习笔记,记录技术要点。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效率最高的时候。他们用自备的笔记本电脑,按着中德词语对照,将一个个生涩的词组连贯起来。遇有不懂的问题,第二天再请教德国专家。

  苦战7天7夜,李东晓他们硬是把这本厚厚的德文资料书“啃透”,编写出一本自己看得懂、记得住、好使唤的“土教材”。

  头两天,麦克斯不断在他们耳边怒吼。两天后,麦克斯不再大吼大叫而是经常哈哈大笑翘大拇指了。他看这些中国“大车”的眼睛都布满血丝,还开玩笑说:“看来你们是一群不睡觉的兔子!”

  李东晓没有食言。第9天,他和另一名司机赵威受命轮流驾车,一路飞驰向北京进发。一言不发、表情严肃的麦克斯坐在司机座旁全程监控。列车顺利抵达北京南站,李东晓和赵威跳下车,热烈地拥抱在一起!

  回到北京的李东晓分外忙。他要编写《350公里动车组司机操纵示意图》,要和安全技术人员一起,拿出《动车组司机呼唤应答标准》。更重要的是,他把京津城际铁路走得最“细”,熟悉各处线路坡度、曲线半径及长度乃至弓网分相地点的公里数,因而有关领导要他抽空提供数据,帮着有关部门设置带灯停车标,设置应答器位置。七忙八忙,他早把与麦克斯打赌的事忘在脑后。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李东晓正在北京南站伺候动车组时,老远就听到:“李,你好!”麦克斯大步跑过来,一边跑一边掏出10枚代表德国最高级别司机的徽章,执意送给李东晓:“你赢了,李!”

  “用国产的动车组,在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上冲一冲新时速!”

  2008年6月24日,这是一个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在亲身参与了200多次联调联试之后,李东晓被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选中,刘志军告诉他:“今天要用我们国产的动车组,在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上冲一冲新时速!”

  其实,为了这一刻,李东晓早已准备了很多。

  那天,他根据平时所用所学,精准选定加速地点。显示时速的数字不断跳跃冲高,人们的心跳也不断加速:150,200,250,300,350……指针最终指在394.3处。

  那一刻,李东晓热血沸腾,肌肉紧绷,身体前倾,紧握着操纵杆,恨不得自己也给点劲儿冲上去!

  那一刻,挤在驾驶室里的人们屏息静气,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那一刻,显得那么漫长,又短得一瞬即逝。

  一道耀眼的闪电在京津大地上飞掠而过——394.3公里,由国产动车组创造的中国高铁最高时速纪录诞生了。

  2008年8月1日晨,蓝天如洗,风和日丽,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首发的两列“和谐号”动车组从北京和天津同时启动,相对而开,北京方面是中国高铁“1号”司机李东晓,天津方面是“2号”司机赵威,他们激动而又平静地拉响第一声汽笛,奏响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序曲。

  从普通工人到时代骄子

  从时速几十公里到时速350公里,不过短短数年,伴随着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事业,李东晓——一位中专毕业的普通工人,始终风驰电掣地疾驰在最前列,成为中国铁路的“提速先锋”和“创新先锋”。

  参加工作20年来,李东晓始终发扬“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在火车司机岗位上刻苦钻研、敢为人先,驾驶“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高铁试运行中创造了“中国铁路第一速”,从一个普通的火车司机成长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司机“第一人”。

  概括李东晓的精神,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句话:“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忠诚职守,一丝不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胸怀壮志,为国争光;无私奉献,一往无前。”

  在这个绚丽多彩、白领风行的时代,“大车”是个挺平凡的职业,而李东晓却始终如一珍爱自己的岗位和机车。他也许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是,他远比别人更勤奋,远比别人更能吃苦,所以才能做到“技术好、业务精”。

  速度与安全,责任与使命。李东晓挑战自我,精益求精,终于创造了中国高铁的奇迹。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同事,他领导下的动车组司机,成为中国高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当之无愧的“形象大使”。

  精彩源于速度,速度演绎激情。中国高铁“一号司机”,是领跑高铁动车的“火车头”,是中国高铁精神的代表。

  从李东晓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勤奋钻研、勇于创新,无论在何种岗位,一名普通工人也能成为时代的骄子、共和国的骄傲。

分享到:

(责任编辑:岳园)

上一篇:李东晓:勇做时代需要的知识型员工

下一篇:京津城际铁路 创造中国铁路第一速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