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上海这座城市少了几分繁华拥挤,街道潮湿行人匆忙。凌晨3点35分,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安详地走完了他坎坷却闪耀的一生,享年105岁。
消息传出,各方的送别纷至沓来。“语文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致敬老教授。”“大师风范,众人共勉。”“文学界的泰斗,一路走好!”“我们学过他编的教材,铭记并怀念”……
徐中玉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及名誉主任。他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等作品,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81年,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成为恢复高考以后,影响最大、生命力最持久的教材,至今已经修订了11版,发行了3000多万册。
“徐先生的一生一直保持着硬朗的性格,从来没有因为吃亏而变得圆滑或者放弃他自己的原则。”一早听闻徐中玉过世的消息,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几度哽咽。陈引驰的父母也曾是徐中玉的学生、同事,陈引驰可以说是听着徐中玉的名字长大的。陈引驰认为,身处逆境时沉潜、有所作为时奋发,是徐中玉的一生写照。
1915年,徐中玉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中医之家。从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徐中玉当了两年小学教师,于1934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七七事变”后,他随校内迁,转入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就读。国立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徐中玉一直辗转教书,始终没有脱离学校。
读书期间,徐中玉师从老舍、叶石荪、台静农、游国恩、罗玉君等。从大学三年级起,徐中玉就养成了运用卡片搜集资料,并不断分类整理的习惯,且从未间断。
“多年后,当我看见一箱箱发黄的卡片时,我懂得了一个人在逆境中该如何处世、行事,如何以志业充实自己的生命。”徐中玉弟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他作出了一项规定:凡是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赵丽宏的毕业论文是一本诗集。孙颙在学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冬》于1979年出版,徐中玉当即发表文章给予热情支持。活力十足的华东师范中文系涌现出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真实是徐中玉的追求,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爱讲真话。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术上,他心中是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说、怎么写。他曾在《论勇敢的表现》中写道:“发真的声音,说真心的话,忘掉了个人利害,推开了一切阻碍进步的因袭俗滥的规矩习惯老调,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表现……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文学将成为‘世界的势力’,岂止干干净净去了陈言而已!”
在治学和育人上,徐中玉主张“实事求是”,力求“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他的床头上挂着“道德文章”几个大字。他说:“道德文章,先道德后文章,写文章要一丝不苟,真实,真诚,有感而发,吐露心声。”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怀黎民苍生,刚正不阿。一生手不释卷,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从不曲学媚世。”毛时安回忆道。徐中玉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先生家里的老式藤椅早已磨断了藤条,写字桌也已油漆剥落已经露出了原色。“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的大事情,先生就像大河中的一块巨石,静静地坐着,做着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做的事,无怨无悔。”毛时安说。
在晚年,徐中玉拿出100万元积蓄设立了“中玉教育基金”,以资助华东师大中文系的贫困学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不少人眼中对徐中玉最贴切的形容。(孟歆迪)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黄乐平:为困难职工仗义执言
下一篇:中共中央关于授予张富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