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合肥,热气逼人。来到盛汝芝家时,“盛妈妈”在付晓争的陪同下刚从医院回来,“今天排了半天队,还是没能挂上号,晓争说明天接着去。”盛汝芝的眼睛里长了癔子,本想在社区的小医院随便看看,“干儿子”付晓争却执意要带着她去大医院治疗。
今年60岁的盛汝芝,身患残疾,是安徽省合肥包河区凌大塘社区的一位“低保户”,每个月靠着几百块的低保补助过日子。11年前,儿子张凯患白血病不幸离世,盛汝芝成了失独母亲。然而,11年来她并不孤独,儿子高中时的7位同学一直照顾孝敬着这位不幸的“盛妈妈”。
1999年,在合肥大志高中,年轻的张凯有一群感情深厚的“铁哥们”,他和付晓争、李飞、孙义超、张宇等7位同学以兄弟相称。
“当时张凯年纪排第二,我们管叫他小二,或是二哥。”付晓争说,张凯的母亲盛妈妈热情好客,一帮同学当时经常“混”在张凯家吃喝玩闹,一待就是一天。
2001年6月,刚上大学的张凯被诊断患上白血病,2003年10月开始,病情急剧恶化后常住医院治疗,这些同学一有空就来探望和陪伴,直到2004年张凯去世。“每天都有人来,有两个人整天就待在我们家,陪他说话逗他开心。”盛汝芝回忆。
张凯走了,而他的同学们却依然三天两头上门。“张凯去世不久,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觉得应该经常去家里看看,照顾好盛妈妈。”付晓争说,当时他和同学们只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他们一点不比亲儿子差。”盛汝芝回忆,2009年合肥大雪,同学们接二连三将从超市和菜市场买来的蔬菜和食物送上门,还叮嘱她外面路滑,千万不要外出,吃完了还会继续送;2012年盛汝芝回迁安置的房子装修,几位同学凑了4万元,买材料、找工人、添家具,跑前跑后,远在新疆的李飞还给她买了一台空调;2014年7月,盛汝芝右腿骨折,不能活动,付晓争硬是把她接到自己家照顾了一个月……
“这些孩子让我有事就找他们,说‘有事随叫随到’。”在一本破旧的小电话本上,记录着同学们留下的电话号码,如今翻来纸和笔迹都已经泛黄,盛汝芝对这些名字太熟悉了,“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11年过去了,曾经年少的同学们陆续大学毕业,找工作、娶妻生子,7位“80后”如今都已为人父母,但是大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并把这份爱心传递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两代人共同照看着大家的“母亲”。
住得近的,一有时间就上门探望,嘘寒问暖,洗衣做饭;身在异地的,还不忘嘱咐妻子带着孩子常去看望,回到合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看盛妈妈。
对于11年来的坚守,付晓争和同学们不愿意多说,“作为合肥大志中学2000届毕业班的学生,照顾盛妈妈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再过10年、20年,我们还会像今天一样照顾她。”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0日 06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邹颜)
上一篇:小善积聚成就大爱(快评)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