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东方马拉松的追梦人——记“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创始人杜地

发布日期:2015-10-10 10:13:48 来源: 作者: 点击:1501次 字号:增大 减小
  

 

2014年首届长征运动会,杜地(二排左一)同母亲登长白山(资料图)。

    新华网公益频道9月6日电(张宝玉)他是中国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的创始人,他首创将长征定位为一场人类挑战生理、心理,挑战自我,挑战人为障碍的超极限的东方马拉松体育运动。

    他是“三长精神”和“三合思想”的首创者,创新地将万里长江、万里长城、万里长征在不同历史时期蕴含的伟大精神融合一体,提出“和、合、核”思想是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引领世界走向未来。

    他的演讲曾获得大学生、学者、专家、教授及院士长时间鼓掌,还被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有幸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但他本人认为自己就是一棵平凡的小草,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就是国际长征运动会的创始人——杜地。

    多年来,他瘁心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大到成功举办过四次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三座展览馆设计与建造,四本研究专著的撰写,小到几十次的大学演讲,到无数次的捐赠……他一直在默默追求着。

    我的梦想——举办中国人原创的全球性体育盛会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多年来,他每当想起《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动漫以及中秋节等被外国抢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得到继承、保护、利用,他的心就无法平静。

    2001年,正当中国人都在为申奥成功一片欢呼、奔走相告时,杜地却陷入了自己的思考:奥运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民族精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红军长征,是一场自然环境最恶劣,参与人数最多、年龄差距最大、给养最差、环境最恶劣、人为制造障碍最多,但队伍最团结、信念最坚定、意志最坚强,挑战人类极限的“东方马拉松”,这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更值得后人纪念。

    杜地在思考:一个古希腊的战士,跑了42.195公里,就跑出了一个奥运会,我们30万人,历时两年多,辗转两万五千里,为什么就不能创办我们自己的运动会?

    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将红军长征中顽强、团结的精神,贯穿在体育运动中,将长征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被国人乃至世界继承和发扬光大——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的构思就此产生。

    多年来,他查询数万份资料、多次重走长征路、请教近百名专家学者、主动联系几十家单位和部门寻求支持与合作……那段时间里,他时常忍着10多处病痛,拖着疲惫的身躯熬到凌晨两三点,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体育盛会的论证研究和筹划中。一个从来与体育无缘的开发商,从此成为了一个体育运动会的狂热分子。

    “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清楚明白我干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关系民族精神传承的大事。”有一段时间,很多人都觉得他不切实际,认为是“精神病”,然而他却始终坚持住这股“精气神”。没有启动资金,就用房产作抵押;没有团队,就亲自设计会徽、会服,创作会歌;被人横眉冷眼,就用宽仁的笑容回应;与任何人谈合作,都主动提出不索求任何回报,只为了把运动会办成。

    时间定格在2014年1月25日——首届“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暨2014中国大学生冬季越野挑战赛在长白山正式鸣枪。运动会得到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的25支代表队、近300名学生在冰天雪地中共同挑战身体和意志极限。

    杜地为自己的梦想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和83岁高龄的母亲管恩荣老人,兴奋地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一种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支撑这对年迈的母子,以超过很多年轻人的速度攀登至终点。

    在长白山顶,他对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要创办廉洁、低碳、环保、有氧的户外运动会,创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体育盛会。我们有信心以长征之名走向世界,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走到一起,建立人类大同的和谐世界。”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的风景来自最艰难的攀登。近年来,长白山、北京、大连、哈尔滨,四次国际长征运动会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参与者们期盼中国人自己的运动会早日走向世界。杜地根据实践和研究,完成了《中国国际长征运动会》等专著和几十篇文章,先后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20多所高校做现场报告,传播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的意义和精神。

  

2013年3月杜地在清华大学演讲(资料图)。

 

    我的思考——从“三长精神”到“三合思想”

 

    他是一位与钢筋水泥为伍的开发商。

    他是一位充满感性和激情的思考者。

    他更是一位思绪严谨的理性学者。

    每次长征运动会上,他都会与大学生们围绕精神信仰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四处抱怨,甚至会采取跳楼、自杀等过激方式。他一直对年轻人的信仰危机感到很不安,“归根结底,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都太空虚,缺少真正的信仰,这样下去无益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于是,他总结多年的研究和思考,首创提出了“三长”精神,即长江精神、长城精神和长征精神。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亚洲第一长河,这条河培育了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长江精神;长城作为世界人类的奇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智慧和气魄,这就是长城精神;长征我们前人超越自然、极限、自我的伟大运动,这种挑战精神、奋斗精神、协作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杜地每每话音刚落,台下都会报以热烈掌声。

    近年来,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炎黄精神不断渗透和蔓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然而,很多中国文明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正在不断流失和消亡,仍有不少国人妄自菲薄,缺乏信仰。虽处江湖之远,杜地常为此深深思索……

    ——人类无休止的开采挖掘,已经破坏了自然资源,这些已经导致了地球的报复:严寒、酷热、旱灾、地震、土崩、飓风、海啸、饥荒、沙漠化、瘟疫等。

    ——掠夺者为了争夺有限的宝贵的自然资源,不惜同类相残,发动了一场又一场非道义的战争,让全世界反复付出血的代价。

    ——当大把的钱财投入研发杀伤性武器的时候,当数以千计的核弹头已经可以轻易把地球毁灭百次的时候,人类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值不值。

    “用中国八千多年历史文化赖以继承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以和为贵、天地人合一’这一哲理来建立和谐、合作的新理念,这是拯救地球危机、人类危机的新思维。”杜地在“三长”精神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中“和、合、核”加以提炼,汇聚成代表人类最高精神境界的“三合”思想。

    由此,他又给自己赋予了新的使命——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播担当道义。多年来,在他的字典里,早已没有节假日和休息的概念,他曾无数次到北京,但却从来没去过故宫、没去过各大商场和娱乐场所、没去过游人认为必看的景点。

    相反,清华大学、大连舰艇学院、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几十家单位,却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回荡着他浑厚的男中音。从学子到院士,从平民到部长,数百万人被他激情澎湃的演讲和深邃独到的思想所感染和鼓舞,《民族之魂——三长精神》《震撼世界——地球在呐喊》《草树年华》等一批专著成果陆续问世。

    奋斗是痛苦的,过程不乏误解和讽刺。就在杜地艰难前行中,一些人向他发出了责难:这些东西与你何干,这都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你为此投入这么多钱,没有任何回报,图得啥?你的运动会能和奥运会比吗?你要不是图名,那就是有病!对这些,杜地向来一笑了之。

    在一次的演讲会上,有人对他责问:你发起长征运动会这件事令人非常震撼,但是你经过奥委会批准了吗?美国人和西方人怎么看呢?

    杜地的回答让全场响掌声:你家娶儿媳妇还需要征求邻居同意吗?我们不需要奥委会批准,我们中国人办自己的运动会不可以吗?美国和西方更不应该反对,应该给予积极支持,我们办的是低碳、环保、生态的运动会,是为了世界和平。

    “他希望用自己的亲力践行,来诠释一个普通人与民族精神的伟大呼应,来诠释‘三长精神’‘三合思想’作为民族之魂的伟大意义。”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评价,“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奋斗。”

2012年9月份,杜地重走长征路(资料图)。

    我的愿望——尽最大努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一点一点积累着成功。杜地从小就深受父母善良仁爱之心的教诲,一直用心向往、用脚丈量,用人性大爱感恩祖国,回馈社会,造福百姓,他的执着感动和影响了很多人。

    1985年,正赶上植树节期间,吉林老家当地政府提出需要大家每人载一棵树时,杜地带领全家亲手栽种了1.5万棵树。30年过去了,爱心小苗已成参天大树,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子现今虽已满头银发,但感恩的心绪却愈加强烈。

    小平同志鼓励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但先富裕了的人们该怎么办?杜地又思考:是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我们成功了,该怎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该为国家留下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

    经过“杜地式的思考”,他决定拿出个人所有资产投入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并创作“三长”精神主题玉雕,使中华文明、中国精神得以在新的载体上传播。从素质教育展览馆,三长精神博物馆,再到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八千年文化博物馆,杜地郑重表示:“这些将来都将无偿捐献给国家,留给后人。”

    杜地用自己高昂的激情和实际行动不断感化着身边的人群。“他一直用人性的光亮照亮别人,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他捐的不是钱,而是一颗无价的爱心。”为他创作的雕刻师卢井芝女士深受感动,“工钱随便给,即便拿不出,也要为他完成献身公益的心愿。”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他捐赠了100棵价值一百多万的“沙地云杉”。吉林老家文化建设,他捐建投入达数百万元。汶川、玉树、雅安地震,他个人匿名为灾区捐赠近百万元。别人无钱治病,他悄悄地慷慨解囊。举办国际长征运动会,他自己掏钱购买服装和器材,却不要一分钱的回报。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杜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如杜地所言:“我自诩小草,是因为热爱祖国这片土地,热爱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虽然自己只是沧海中的一粟,但愿尽最大的努力发一份光,献一份热。”

    我有精气神,我没病——杜地,东方马拉松的追梦人。

 

来源:新华公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邹颜)

上一篇:辍学9年备考80天考上本科 血友病青年不再上学难

下一篇:关爱女孩 展望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