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英:在北京,圆了我的剪纸梦
——专访中国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月英
本报记者 刘晓凯摄影报道
从爱好到事业,张月英用20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剪纸艺术。
38岁的张月英出生在山东鄄城县。虽身为山东人,北京却是改变她一生的地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才是我要来的地方。”
由于家境并不富裕,而且家里姐妹也很多,所以张月英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母亲在家织地毯为家里创收。在张月英13岁那年,她在剪纸上的造诣就开始逐渐显现。张月英小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和外界接触,没出过门,没看过电视,在剪纸上完全没有任何可以模仿和借鉴的可能,她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看见什么就剪什么,就这样,她剪出了越来越多的作品,而且越剪越好,逐渐在本地有了名气。17岁那年,张月英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了刊登的剪纸作品,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剪纸作品寄了出去,让张月英欣喜万分的是,她的“金鸡报晓”、“三羊开泰”两幅作品在《山东卫生报》上发表了,这给了张月英极大的鼓励。从此,她更痴迷于剪纸。每天早晨,她四点钟就起床,开始画样剪刻;白天,在自己开办的小百货店里忙活完,晚上继续剪刻,常常剪到一两点,有时还彻夜不眠,她只怕一闭眼,时间就会流走。就这样,没有拜过师,没有学过艺,张月英就凭借自己的悟性一点点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
北京给予了张月英展现剪纸技艺的舞台。一次跟随菏泽林业局到北京参展,让张月英的剪纸作品有了更好的展示机会。在展会上,她的剪纸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和认可,这让她更加有了自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剪纸之路。也正因如此,张月英决定在北京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张月英已经在北京有了家,而她的剪纸技艺也更加有了名气。
张月英视剪纸如生命,曾有媒体的相关报道这样评价张月英的剪纸作品,“结构严密紧凑,剪纸技巧老练成熟,线条精确,清淡典雅,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20年来的潜心磨练,张月英也完成了很多著名的剪纸作品,她先后创作了《大型牡丹系列剪纸》、《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水浒一百单八将》等大型作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张月英完成了《百米长卷迎奥运》这幅鸿篇巨制,作品长百米,宽一米半,由六大主题板块组成,包括“冠军集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新北京新奥运、56个民族欢迎您、九龙迎奥运、奥运福娃、历届我国奥运。内容丰富,布局精巧,浑然天成;一刀一剪,无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艺术风格细腻流畅、明洁奔放。2008年,张月英将此作品捐赠给了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
张月英在剪纸技艺上的不懈努力,多年来获得了很多成绩和认可。2005年参加菏泽多次手工艺展览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牡丹馆国花馆收藏。2006年被鄄城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2008年被中国公益总会授予“2008年公益剪纸艺术家”并成为中国工艺总会理事。2008年被中国画院聘为中国画院签约画家。2010年参加海淀区妇联举办的手工艺品展中被评为一等奖。2011年获得北京手工艺发展促进协会颁发的“北京巧娘”称号。《清明上河图》长卷在“首届北京国际创意大赛”获传承一等奖。
在与张月英交谈的过程中,她的朴实、善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来,张月英不但在剪纸技艺上不断精益求精,而且在取得了众多成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回报社会。参加公益活动,这也成为张月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水浒一百单八将》、《八十七神仙卷》、《八仙过海》2010年捐赠给北京慈善基金会,“心系玉树灾区儿童赈灾募捐”。《红楼梦》、《八骏图》2005年被鄄城县文化局收藏,2012年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宣传教育委员会捐赠近百万元作品支持文化扶贫。多年来为残联、孤寡老人儿童福利院捐赠多幅艺术作品。
多年以来,张月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剪纸技艺的执着追求,也正是这种执着,她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也让剪纸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罗婷)
上一篇:北京市公安局拟调任6名领导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