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盛(右)为环卫工人送西瓜。 刘新国摄
在山东烟台市芝罘区西炮台社区,每天都能见到73岁的安立盛骑车到处奔波的身影。这两天,他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五·一’马上就到了,我得张罗着去看望一些老劳模,咱可不能忘了他们。”安立盛说。
2012年,山东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安立盛志愿服务大队”成立,安立盛有了一个正式的“官衔”: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队长。每天,他负责给志愿服务大队的各个分队布置任务,还要组织全市13个街道办事处、100多个居委会的老年志愿者做公益、排节目。
闲不住的安立盛还有个绰号:小巷总理。他承包了西炮台社区的几乎所有“闲事”,包括楼宇卫生打扫、管道维修等。冬天,社区暖气管道破裂,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他要管;晚上,老年人跳广场舞没有照明,他要管……安立盛的热心肠在当地出了名,更多人记住了他的另一个称呼:烟台活雷锋。安立盛多次被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26日,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
安立盛“学雷锋做好事”,始于55年前的一句承诺。1961年,18岁的安立盛来到烟台船具厂工作。8小时以内,脏活、累活他抢着干;8小时以外,走到哪里,他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跟雷锋同年出生的安立盛,曾捧着报道雷锋事迹的报纸读了又读,并在日记里写道:“我多么想做一个雷锋式的青年呀!我要向雷锋学习,像他那样工作和生活!”
他沿着雷锋的足迹一路走下去:为防止工厂的炼钢炉被雨淋,他把自家的炕席揭下来盖上;见到单位托儿所的门坏了,他不声不响地修好;休假日,他按着笔记本上记的地址,到困难职工家中串门,有活儿就抢着干;从领第一个月工资起,他除了留下生活费、零用钱外,全部用来资助那些有困难的老工人。同事纷纷对他伸出大拇指:“这个小安不简单,还真有点像雷锋。”
当年风华正茂的“小安”,现在已变成“老安”。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路上,老人有过荣耀,也有过委屈。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安立盛趴在社区门口的宣传板上写黑板报,有路人对他指指点点:“那么大岁数了,让人说个好就这么重要?”安立盛感到很委屈:“我做好事,不是图表扬、图出名,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人说他傻,他总是笑呵呵地说:“看到人家有困难就会不自觉地帮一把,不帮就内疚。帮了别人,自己能快活一整天。”
这些年,安立盛家的日子一直很清苦,一家五口人仍住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儿子八级伤残。但见到别人遇到困难,他仍会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多年来,安立盛资助了10户低保户、10户军烈属、10户残疾人家庭、10户空巢老人、10户失独家庭和近30名环卫工人。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安立盛逐渐认识到,做好事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要发动群众一起参与。低保户孔德娟右腿膝盖急需做手术,可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安立盛和其他志愿者全力为她募捐。术后,孔德娟为了回报社会,和儿子一起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她表示:“这么多好人帮我,我也要为社会作点贡献。”现在,孔德娟已成为安立盛学雷锋社会志愿者服务大队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多的烟台人在安立盛的感染下踏上了“雷锋路”,先后有8000多名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
“这8000名志愿者,每人每天做一件好事就是8000件。每个人再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动身边的10个人做一件好事,那就是8万件。如果我们身边每天都有8万件好事发生,那我们的城市、社会能不和谐吗?”安立盛说,“学雷锋贵在持之以恒,3月学、4月还要学;当工人时学,当干部时也要学;年轻时学,老了更要学”。一诺50年,安立盛在学雷锋的路上,越走越带劲。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刘新国)
来源:经济日报 摘自: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