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喀村大”的北大老师

发布日期:2016-09-12 18:30:12 来源: 作者: 点击:1941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2日电(记者马锴)夕阳渐沉,麦田在余晖中微微泛黄,在村里空地上踢球的孩子在驻村干部努尔兰·巴合提努尔的催促下,抱着皮球,拎起书包,意犹未尽地走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按照约定,每天踢完球,孩子们都得在努尔兰的监督下写完作业再回家。

  2014年,新疆启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万名各级干部分3年住进天山南北的村落、牧场。今年2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第三批住村工作组来到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兼通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的努尔兰理所当然成了喀力加克村工作组的双语干部。

  21时30分,努尔兰结束了对孩子们的辅导,开始为之后的“喀村大”课程做准备。“喀村大”是乡亲们对驻村工作组“双语大课堂”的称呼。因为承担教学任务的努尔兰,读研期间曾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担任辅导员,村民们便笑称“有了北大老师讲课,喀力加克村的课堂也是大学。”

  到了上课时间,教室里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八九个人,倒是刚写完作业的孩子们挤成一堆,争相喊出投影幕布上的汉语词句。“农村琐事多,不是牛羊没喂,就是鸡棚没关,一般情况下都会迟到一点。只要能多来些人,晚点开课也不要紧。”努尔兰说。

  村委会院里灯下,抱着孩子的妇女、卷着烟的男人和点戳着手机屏幕的年轻人,陆续走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的嘈杂声也渐渐高了起来。22时30分左右,眼见教室已满,努尔兰才开始宣布上课。“在农村不能像校园中那样要求课堂纪律,只要村民能从课堂获益,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金秋时节,新疆棉花丰收在望,棉花种植区又将开始招收短期采棉工。为此,努尔兰将当晚课程主题设为“外出采棉务工常用语句”。从“摘棉花”“签合同”到“1公斤棉花多少钱”,这些简单实用的词句都注有维吾尔文,以便村民理解。

  几番领读后,老师示意村民自由结对练习对话。茹克亚·吾买尔和同桌因对话熟练、音调较准得到村民们的掌声和文具、书本的课堂奖励。“作为老师必须考虑到学习的连贯性,所以准备了点礼品调动村民积极性。”努尔兰说,眼下正值农忙,为了不影响村民生产和休息,“喀村大”每堂课仅45分钟,基本能保证每周1到2堂课。

  除了给村民教汉语,努尔兰还要给其他驻村干部教维吾尔语,“每日一句”已成为工作组午饭后的固定科目。坚持数月后,工作组的同事基本掌握了“你好”“谢谢”“别着急”等常用词句。

  尽管不少村里人都以拥有“北大老师”而自豪,但12岁的阿布力克木对“北大”二字仍没什么概念,“我就希望能像努老师一样,踢球好、双语好、还能做许多村里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好儿子邱广研:用“承担”书写青春

下一篇:支教大学生壮举:大凉山深处发起建成三座桥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