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李峰:不辞辛苦“入”山林

发布日期:2016-11-03 18:28:20 来源: 作者: 点击:337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李峰:不辞辛苦“入”山林

——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三友村第一书记李峰

作者: 庞革平 王云娜  

  

  图为在果园里,李峰(左一)和村民正讨论砂糖桔种植的农业知识。  邱 烜摄

 

  跨越3500公里,从祖国的东北端到西南角,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三友村,从大学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李峰的角色转变得很彻底。

  有人不理解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去农村吃苦,这不是傻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李峰的回答总是掷地有声。驻村扶贫,他也有自己的“私心”:“等娃长大了,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他,爸爸在扶贫工作中也尽了一份力!”

 

  定期“家访”,摸清家底

  虽说已是10月中旬,正午时分的三友村依旧炎热。

  梁敏森撂下地里的活,回家歇息片刻,心里却仍惦记着那10亩砂糖桔树和梨树。果树有效益,一家六口人脱贫才有指望。

  才一根烟的工夫,李峰就“不请自来”了。今年1月驻村至今,他已经往梁家跑了十来趟。

  热情地将这位第一书记迎进屋,梁敏森打开了话匣子,“雪梨明年就要初产,技术方面没经验,能不能请人来上上课?”李峰拿出小本子,把梁敏森的需求逐一记录,并答应他这就回去联系专家下地指导。

  定期上门“家访”,是李峰认识三友村的“法宝”。

  三友村共有916户3583人,绝大多数村民为壮族。2015年底,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19户154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3.2%。

  驻村后,他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迅速进入角色。两个月时间内,李峰走遍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那些已经脱贫甚至致富的农户,也是李峰重点入户访谈的对象,“同样生活在一个村里,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富起来?他们的致富经对于贫困户而言实在太宝贵了!”

  通过扎实的入户调研,他将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得出了一组组真实可靠的量化数据——全村贫困户中,因缺少资金和技术而致贫的贫困户高达80.19%。数据为三友村找准了脱贫的“突破口”。

 

  主抓产业,深挖“穷根”

  “许多贫困户坐拥六七亩耕地,却依然脱不了贫,原因就在于不懂技术、缺少资金,无法将这些耕地变为致富‘宝地’。”这是李峰入户走访得出的结论,“发展脱贫产业,还需我们引导扶持。”

  三友村共有7440亩耕地,土壤肥沃,种植条件较好。几年前,村民们曾经种植甘蔗、西瓜等作物,但由于受到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大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收益,很多村民的收入依旧在低位徘徊。与此同时,村里两家较早种植砂糖桔的农民合作社却带领农户发家致富,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之势。

  扶贫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今年3月,李峰及村委会成员经过反复讨论,结合三友村实情,制定了三友村2016年脱贫发展规划。村委会决定拧成一股绳,下大力气主抓产业脱贫。

  如何牵住产业致富“牛鼻子”?李峰说,从气候、土质、种植经验、市场销售以及村里成功的案例来看,种植砂糖桔应成为三友村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能确保村民们10年的长期收益。

  今年春种季节,李峰动员122户贫困户新种植了492.2亩砂糖桔。为解贫困户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李峰还带领他们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以及45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他还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农业专家下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培训指导。

  除了引导村民发展砂糖桔种植这类“中长远”的致富增收产业,李峰还格外关注那些无法就此脱贫的贫困户。对缺劳力、缺技术、优惠政策覆盖不到的27户贫困户,李峰引导他们发展“短平快”产业,例如养鸡、养猪等,已经初见成效。截至目前,三友村产业脱贫覆盖率达94.3%。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今年初,三友村还有三个自然屯未打通水泥硬化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为此,李峰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最终争取208万元项目资金,共修建了3条水泥路,总长5.2公里。

  5月,三友村两次遭受暴雨袭击,连接大力屯和峰贵屯的龙官桥面出现裂缝,变成危桥,急需重建。李峰立马与桐木镇分管领导协调,并找到分管扶贫的县领导汇报。最后,县里统筹安排了50万元建桥资金。

  没有花架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李峰的驻村工作让不少村民感动。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延续了长期以来秉承的信念,“‘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我一直以来遵循的工作原则。”

  规格严格体现在高标准、严要求。刚到三友村,面对陌生的环境,李峰不满足于已有的文字材料,而是入户访查识真贫、田间地头搞调研,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并由此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脱贫发展规划。近300个日夜,他虽与群众同劳动,经常登门“家访”,但从未吃过村民一顿饭,从未收过一次礼,更未摆过官架子。

  功夫到家则是下足功夫、竭尽全力。李峰用好扶贫政策,花大力气为村民传递和讲解各类信息,力争政策全覆盖,不落下一人。他把扶贫政策“翻译”成村民能够看得懂、方便操作的说明书。在低保申请期间,他第一时间统计三友村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高考结束后,他又迅速统计本村符合“雨露计划”支持和国家扶贫免息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信息。上半年,三友村共有52户成功申请低保,8户申报“雨露计划”。

  针对35个贫困家庭孩子读书困难问题,他向哈工大争取了5.23万元的助学金支持,并动员哈工大师生捐赠了价值10万余元的图书,用于建设三友村的“爱心书屋”等。

  李峰为三友村做的实事还有很多,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一提起“那个北方来的说普通话的”,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来源:人民日报  摘自:党建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单元楼突发火灾 大爷三次冒险冲进浓烟救邻居

下一篇:时代先锋王刚:炊事班走出反恐尖兵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