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魏梦佳)具有百年光辉历史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内,李大钊、马寅初、陈岱孙等曾在此任教的大师照片分外醒目。这所著名学院的掌门人、年过六旬的孙祁祥教授快步走进会议室。只见她一身墨色短西服,眉目清朗,优雅干练。
今年国际妇女节前,孙祁祥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得知此消息时,她正在挑灯修改学生论文。国际合作会谈、学校大会、给学生上课、学院领导班子会……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院长、教师“双肩挑”的重担让她马不停蹄。
“此次获奖,我深感荣幸,特别感恩,但也‘诚惶诚恐’,因为我是一个特别怕辜负别人信任的人。”孙祁祥说,“这份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和责任,我必须更努力地工作,履行一名教师的光荣责任。”
“怕辜负别人的信任厚爱”或许是孙祁祥一生奋斗最朴素的初衷。她笑说,除了“入党”和“上大学”外,她这一生并未设定什么大目标。父母“踏实做人、老实做事”的家风,让她从小到大“凡事都尽力做到最好”。之后在命运拨弄下,读书深造、出国访学、担任系主任、院长……她一步步被推至台前。
在同学、同事眼中,孙祁祥做学问有股“韧劲儿”“狠劲儿”。
攻读北大经济学博士期间,她每天骑自行车去研究所、图书馆查找数据,写作时更是夜以继日。最终手写24万字论文,出版后即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为撰写适用于中国实际的保险学通用教材,孙祁祥更是耗费心血。这本名为《保险学》的教材一经出版,就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推荐教材,一版再版,迄今已重印30多万册,被国内数十家大学采用。
作为北大经济学院学术带头人之一,孙祁祥还主持了数十项重点研究课题,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保险业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她参与主持的《中国保险业“十五”发展规划》课题,发布后成为指导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在猎头公司眼中,孙教授“重承诺”“不爱钱”。
大学毕业后,孙祁祥有过许多不错的从政或从商的机会,但她从未动心。1993年,北大经济学院成立保险系,博士毕业留校仅一年,37岁的孙祁祥被推举为系主任。从未接触过保险专业的她,开始白手起家组建保险系,后被派往美国访学一年。
1995年,孙祁祥学成归国。一家美国公司开出30万元的年薪请她加盟,孙祁祥谢绝了,当时她在北大的月薪仅400多元。“不是说我不喜欢钱,是良心和做人的原则告诉我不能这样做。”
因教学科学成果突出,行政管理出色,2010年,孙祁祥当选北大经济学院院长,成为该院历史上首位女院长。多年来,她带领师生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改革,使学院发展迈向新台阶。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也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学科。
在国际同行眼中,孙祁祥是中国保险学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将中国保险教育和西方保险教育完美结合的非凡能力”。
2014年,国际保险学会将国际保险界最高奖项“约翰·毕克利奖”授予孙祁祥,她成为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和女性。
“我之所以能站在国际舞台上,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我背后的祖国。”她说,“没有国家做支撑,个人再优秀也不可能脱颖而出。”
1986年起,她先后在兰州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至今学生数千人,其中包括100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尽管这些年获得“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中国保险年度十大人物”等诸多荣誉,但最让她看重的还是“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称号。
在学生眼中,孙祁祥“英姿飒爽”“睿智儒雅”,是“精神导师”。
她教导学生学术严谨,每篇论文都反复讨论,修改意见总是“密密麻麻”,甚至细致到“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而她的精力充沛、凌晨或深夜都能及时回复邮件的习惯,也让学生惊奇。
“她给我的感觉是刚柔并济。”孙祁祥的学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张楠楠认为,老师诠释了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果敢、有责任心、有担当,能迎难而上”,同时“待人接物温柔平和,注重合作、常怀感恩,倾心帮助学生,让人感到真诚和温暖”。
许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仍记得并受益于她曾经的寄语,这让孙祁祥特别开心。“我非常享受跟学生交流的时光,看着他们成长,那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很难从别的职业中体会到的。”
如今,孙祁祥除了给学生上课,手头还有几项重大科研课题。她说,希望2018年卸任经济学院院长时,能把一个制度建设完善、教师队伍齐整的学院交给下任。
“她的为人特质对今天的女性特别重要,就是既要自强自立,也要产生温暖和光亮,让人感受到热。”张楠楠说,孙祁祥给成功者的定义是“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自身感到幸福”,“我也把这当做人生信条,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