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35米高楼飞身救人 汝州“飞踹哥”感动亿万民众

发布日期:2017-03-22 10:30:36 来源: 作者: 点击:1354次 字号:增大 减小
  

  训练中的梁亚建毫不含糊  

  2月26日下午,消防战士梁亚建从35米高楼飞身救下轻生女。

    今年2月26日,本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在平顶山汝州市,消防战士梁亚建从35米高楼飞身成功救出一名轻生女子的壮举却演绎了一段惊世传奇,广大群众称之为“飞踹哥”。

  梁亚建是平顶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汝州大队的普通士兵,他来自革命老区百色的一个农民家庭。入伍7年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梁亚建从思想到业务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铸,为他在关键时刻发挥尖兵作用奠定了扎实基础。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2年、2014年两次荣获支队嘉奖,201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

  飞身救人 感动亿万民众

  2月26日14时51分,汝州大队营区出动警铃急促响起,大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9楼有女子轻生跳楼,情绪比较激动,随时有跳下坠亡危险。人命关天!大队迅速出动一部城市主战车、一部抢险救援车、11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处置。

  15时05分,大队官兵赶到事发现场,现场已有众多群众围观,从病房大楼下向上望去,能看到有一年轻女子骑坐在9楼窗台上,手舞足蹈,嘴里还骂骂咧咧,情绪异常激动,现场群众告诉救援官兵该女子是因为感情受挫选择轻生,可能是看到消防队到场救援、围观群众越来越多,更刺激了她敏感的神经,过激行为不断“升级”,该女子直接将两腿同时伸到窗外,仅靠两手扶住窗框,身体重心大部分在窗外,随时有跳下或失手坠亡的可能,现场情况万分危急!指挥员当即决定将救援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迅速在地面铺设救生气垫,另一救援组上至9楼对该女子进行劝解。

  轻生女子看到救援人员登至9楼后,情绪更加激动,身体开始颤抖,歇斯底里暴叫,开始将衣物一件件脱掉扔到楼下救生气垫上,厌世轻生态度强烈,救援人员根本无法靠近。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只能重新制定其他救援方案,救援人员来到10楼,打开轻生女子所在窗台正上方窗户,发现该女子并未觉察上方的救援人员,时间在紧张的劝解中一分一秒地度过,轻生女子在窗台已经坐了1个多小时,体力渐渐透支,眼看就要坠楼。

  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充分研判,指挥员决定采用10楼悬绳速降将轻生女子由9楼室外推进窗内的救援方案。该方案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一是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救援队员要爬到10楼窗台外,并且整个身体悬挂在9楼、10楼之间,等待救援最佳时机出现,这个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35米的高空对常人来说已是极限,一旦有任何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对救援队员的心理和体能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二是要充分考虑被救者的安全问题,若救援措施不当,下降时机掌握不好,下降位置偏移被救者,发力过猛,都会造成救援失败。方案确定后,现场指挥员安排轻生女子的朋友、在场民警与其谈话,分散其注意力,同时挑选精干队员实施救援。此时,梁亚建主动请缨,请求指挥员把这一险重任务交给自己,并且信心十足,保证一定完成任务。结合梁亚建平时优秀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指挥员决定把这一光荣且危险的任务交给梁亚建。梁亚建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后,在战友的帮助下将整个身体悬挂在十楼窗台外的高空,伺机行动。35米的高空,正常人看看都会头晕,现场所有的参战官兵、派出所民警、医护人员、围观群众都屏住了呼吸,在10楼窗台外悬停了近两分钟后,梁亚建抓住轻生女子与其朋友回头说话这一转瞬即逝的有利时机,果断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10楼速降准确无误地将该女子蹬进室内,使轻生女子获救,赢得了现场群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女子获救后,有记者问梁亚建接受任务后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梁亚建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容不得我去考虑那么多,我心里想的是尽快把她救下,当我把她蹬进窗台并且确保没有受伤后,我心里感到很欣慰,我又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

  梁亚建飞身救人的壮举,被河南消防官方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的消防救援信息以《女子为情跳楼轻生,消防员一脚“踹”回室内》为题推送,瞬间引爆各大媒体,引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亿万网友大量转载和评论,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环球时报、中国交通广播、河南日报、中国消防、河南都市频道、大河报、澎湃新闻、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余家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纷纷为之点赞。

  冲锋在前 情系一方平安

  入伍7年来,梁亚建先后参加灭火救援1100余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20余人。每次灭火救援他总是冲锋在前,把最危险的岗位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

  2014年5月26日16时02分,宝丰县231省道距刘岭立交桥200米处一辆运载13吨汽油的槽罐车在行驶中与一辆轿车相撞,导致汽油罐车侧翻,罐内汽油从加油口、出油口两个部位向外泄漏。挥发的汽油蒸汽瞬间弥漫周围,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梁亚建作为战斗班长,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带领3名战友一直身处最前沿稀释冷却抑爆,坚守阵地6小时,直至事故处理完毕。

  2014年6月2日凌晨1时,一辆满载33吨溶剂油的槽罐车沿省道236行驶至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扈口村时发生侧翻,驾驶员被困,溶剂油从加油口处泄漏。1时30分,中队救援官兵到达现场,梁亚建作为战斗班长,紧随中队指挥员开展险情侦查,搜集现场险情信息。经侦查和询问知情人得知:事故罐车装载有33T的120号溶剂油正在泄漏,其极易挥发、易燃易爆(比97号汽油更易燃爆)、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低毒,事故车辆驾驶室破损严重,驾驶员被困,被困人员不断发出呻吟声,情况十分紧急。面对险情,梁亚建主动请求带领本战斗班进入到前线进行稀释驱散挥发气体和破拆救人。指挥员慎重考虑批准后,梁亚建立即组织本班人员部署任务分工、交代安全事项、做好个人防护。他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带领一个稀释掩护小组和一个救援小组展开营救行动,最终,及时安全将被困人员救出。接着,根据支队全勤指挥部力量的调整,他带领战斗班又主动担负起现场罐车起吊扶正、倒灌输转监护任务。

  百炼成钢 塑造红门硬汉

  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是梁亚建对自己业务素质的自信,自信来自于训练场上的汗水和身上的伤疤,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

  2010年12月,梁亚建从广西百色应征入伍,个头不高的他总是倔强而好胜。在训练场上,他从不甘人后,敢冲敢拼,只要认准目标,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如雨的汗水浸湿了他的作战服,却浇不灭他训练的热情。多少次,黎明前的黑暗刚刚退去,他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华灯初上,他又在训练场上挥洒着自己辛勤的汗水。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的业务训练成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中队的训练尖子:三公里10分53秒、单杠一口气50个、双杠一口气60个……

  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梁亚建始终保持“钻”的精神和“闯”的劲头,“优秀成绩算起步、破了记录才算数!”这是他的响亮口号。由于自身业务素质强,身体素质硬,多次代表支队参加总队组织的比武竞赛,代表大队参加支队组织的比武竞赛。2014年代表支队参加总队比武,获得团体第四名;2015年代表支队参加总队比武,获得团体第二名,在支队2012年组织的比武活动中,一举拿下两人五盘带第二名、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因梁亚建个人出色的表现,2013年被任命为班长。作为一名班长,中队配置的特勤器材,如液压剪、扩张器、移动照明灯等,从性能、参数到操作、保养、维修,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因此,他也成了战友们的小教练。面对新同志,一项性能他要讲几十遍,一个示范他要做几十次,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而是耐心地给战友们讲解和示范,直到每个人都能全面了解和掌握。2013年8月,因其较高的综合素质,梁亚建被总队抽调到新兵团,担任新训班班长。

  无私奉献 彰显士兵风范

  梁亚建的壮举岂止在灭火救援战场,他更多的时候是在用行动默默奉献、无私牺牲着。

  梁亚建作为家里的独子,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的感情。26日他飞身一跃,远在广西老家的母亲看到媒体上的视频后,打来电话问他:“那个救人的消防兵怎么看着像你啊?”梁亚建笑着说:“妈,那就是我,您儿子这一跳不光救了人还出了名。”母亲听后,当场就在电话那头哭了。梁亚建安慰母亲说:“妈,您放心吧,儿子不是好好的,战友们都采取了防护措施,不会有事的,当兵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在向爷爷看齐。”

  梁亚建不愿意跟家里多说部队的事,刚入伍时还会和家人说说部队的事,后来听说,住在老家的母亲每次听见别人提到自己,就会忍不住哭,自己也不忍心让母亲操心,尽量报喜不报忧。梁亚建说,刚入伍头几年血气方刚,什么危险都不顾,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自己这么大了,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应该“谨慎”一点了。但一到了火场上,就把家人的叮咛全忘了,一心只想着救人。

  梁亚建是个好战士,但不是一个好儿子。作为家里的独子,常年在外不能侍奉双亲,入伍以来,从没在家过过一个春节。2015年10月,母亲因病住院,当时因“上合”安保,全省进入二级战备,梁亚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向组织提出回家看看等任何的要求,只是把母亲生病住院的事埋在自己心里,每天偷偷地给家人和母亲打个电话。每提起这件事,他都会两眼泪花,感到无比的内疚。

  梁亚建说,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深深懂得,既然选择消防事业,最危险的时刻就要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有危险需要救援,我们当然要冲在第一线,这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职责、使命要求我们放下自身安危,去化解老百姓的险境。这才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才对得起消防兵这个称号!(李红汛 李红锋)

 

来源:大河网  摘自:中国文明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80后”矿工转型创办24小时书吧:让书香氤氲小城市

下一篇:乡村医生周松:"小病快看 急病速转 大病多探"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