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曾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双手在工件上“翩翩起舞”,他的汗水在工服上浸出“各国地图”,他的心中却始终坚守着一份航天强国之梦,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首席技师巩鹏。
2015年,巩鹏登上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系列报道,他“毛发钻孔”和“巩氏研磨”的高超技艺震撼了观众,而那份平和乐观的心态和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诠释,则深深震撼了参与节目录制的工作人员。
5月12日,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涿州校区,巩鹏作为航天领域的“大国工匠”受邀参加。
在活动现场,巩鹏和他的两位徒弟表演了现场磨钻头和盲配钥匙。打磨钻头是钳工的基础活,钻头是否打磨合适,决定了加工的钻孔是否能够符合公差要求。打磨钻头没有具体的打磨标准,加工的工件是否合格是唯一的检验,而测量标尺就是钳工的手、眼和经验。在现场,巩鹏的两位徒弟打磨钻头不过只用了几十秒的时间,为达到这样的水平,他们已经练习了十六七年。盲配钥匙是巩鹏亲手操刀的一项表演,在舞台灯光和操作台都不理想的情况下,三分钟的时间内,巩鹏只用一把锉刀加工了三把钥匙,其中有两把都能成功开锁。钳工眼中对工件的细致观察和手下的那份精准的锉功,可见一斑。
为了准备既能在现场演示又能将技艺展示一二操作环节,巩鹏颇费了一番心思。自己的绝活需要专业设备配合,演示又需要一定的现场效果,为此巩鹏特别带上了两位徒弟,设计了现场磨钻头和盲配钥匙两项展示。每一项操作都展示了钳工多年积累的手艺,和在积累过程中展现的那种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这次活动,近些年,巩鹏“大国工匠”的名声在外,与劳模工匠精神有关的交流、宣讲邀请是常事,面对这些邀请,只要时间允许,巩鹏都会亲自上场,发言内容都要反复斟酌精益求精,不为别的,就是想要尽自己所能地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让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
之所以会这样重视精神传承,还要从巩鹏刚参加工作时说起。刚参加工作时,巩鹏师从一位技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师傅——55岁的高级技师秦井芳。秦师傅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由于长期工作导致秦师傅落下了腰背酸痛的毛病,工作时疼的受不了,拿出止疼片吃一片,继续专注地干活……这个画面直到今天,都深深地影响着巩鹏。
“老一辈的航天人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的精神和技能都需要传承,他们就像是一盏盏灯点亮了我们的人生,照亮了我们的旅程,只要是你确定了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就会成功。”这是巩鹏常常鼓励后辈的话,也是他的心里话。
在活动现场的访谈环节中,巩鹏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一个人做一份工作,起初是兴趣和爱好,在起步过程中也必须经历的艰苦磨炼阶段,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技艺熟练了,经验丰富了,才能逐渐胜任自己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支撑着巩鹏在钳工一线苦心钻研、雕琢技艺的恰是一份属于航天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活动现场,巩鹏还分享了他在天安门现场观看胜利日阅兵,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受到祖国和人民检阅的心情。谈到那次经历,巩鹏显得尤为激动。他忆起在入场时看到的一对老红军,他们的胸前挂满了奖章,面对围观的人群,老红军高挺着胸膛,干涩的眼睛中绽放着光芒,此刻巩鹏心中的震撼和敬意无以言表,“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回想起当时的心情,巩鹏用“恣意的哭,忘情的呐喊,不知不觉的眼泪横飞”来形容,只有高呼的“祖国万岁!”才能表达作为中华儿女和炎黄子孙的那种自豪。
活动还聘请巩鹏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学生德育导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研究所所长杨冬梅宣读聘词,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勇为巩鹏颁发了聘书。(文/窦茂莲 图/封晓东)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