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吉林大地,已经悄然入冬。我们在吉林省走访发现,宏观经济数据下滑的背后,微观活力不减。造卫星、建高铁、棚改加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生态旅游、借港出海……吉林省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携起手来做“加减乘除法”,五大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退之间显示诸多新气象。
创新发展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10月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四星的“吉林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升空。吉林大地出卫星?面对一些人的疑惑,作为此项创新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见证者,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不无风趣地说,“吉林为什么不能发卫星呀?”而卫星项目带头人宣明更是信心满满,“2020年前吉林要有60颗星”、“2030年前要打138颗”。
“吉林一号”卫星传回图像(人民网王嘉澍 摄)
信心来自吉林省和东北地区雄厚的科研实力。吉林有大院大所,先后参加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10年前,时任光机所所长的宣明力排众议,带领研究所开始“悄悄地,但热火朝天地”进行卫星研制。
信心来自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08年,长春光机所建设“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工程中心”;2012年,长春光机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的“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升级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卫星项目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写入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
信心来自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卫星项目步入产业化轨道。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省财政股权投资2亿元,长春光机所科研骨干股本金1.5亿元,两家民营企业股本金各1亿元,自然人股本金0.3亿元,长春光机所以2.2亿元无形资产入股。“政府当时还给了我一条优惠的政策,投资是2个亿,还承诺贴息贷款。但是要去贷的话,银行是要有抵押物的,我什么抵押物也没有。今天不一样了,我今天的股权就值钱了。”现任长光卫星董事长的宣明这样解释。
“从2015年到202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要近百亿,再过5年,达到千亿”,谈到未来,项目带头人宣明十分乐观地表示。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吉林省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我们东北现在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许多新的东西在应运而生。”
小卫星项目可谓“无中生有”的创新,而更多的传统产业在借助创新的力量实现“有中生新”的转型升级。
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厂区入口,“一张亮丽的名片”的标牌十分醒目。厂区生产车间内,我国自主开发的自动化等级最高的轨道客车在这里下线。这款即将用于北京燕房线的轨道客车可实现自动唤醒、自检、自动运行、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完成运营后自动休眠、故障情况下自动恢复等全套操作,并首次完成了列车牵引、制动、网络、信号系统,以及整车全自动驾驶集成技术的国产化工作。而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三个月前的6月26日,也从长客股份公司的厂房中缓缓驶出,开始各项型式试验。这同样是一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对人民网表示,吉林省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必须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协调发展 拓宽城乡和区域发展新空间
巴音朝鲁书记表示,吉林经济减速而活力不减。细看之下,这种活力在吉林有着不同的风采。东部绿色发展,资源转化出成效;中部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西部农业提质,着力生态建设。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湿地,吉林正在摸索一条适合省情特点、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
10月中旬,并非节假日,从长春到珲春的高铁依旧一票难求。登上龙虎阁,一眼望三国。珲春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维家介绍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珲春市全口径接待国内外游客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11%,龙虎阁景点所在的珲春防川景区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
珲春是长吉图开发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桥头堡,长吉图高铁的开通不仅让这个吉林东部的边疆小城,连接上了中部腹地,实现了吉林省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吉林省还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目前已启动了长春市等4个层面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在吉林市西北部的大荒地村,先富起来的东福米业董事长刘延东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2010年担任了村党委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担子。经过土地流转,农民在年初就能拿到土地的全年收益,双手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愿意种地的去种地,愿意养殖的上我牧业公司四个厂子去”,刘延东的东福米业涵盖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服务业,集团上上下下共一千多就业岗位,其中80%是当地村民,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
东福米业现代化监控系统(人民网王嘉澍 摄)
如今,大荒地村已建设起了100多栋满族风情新居,900多户农民住了进来。新村落中还建有老年公寓,村里6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入住。自来水供应、房屋供暖、污水处理等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地城镇化完美实现。
大荒地村的实践是吉林省推动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人们也期待着,这样的典型更多涌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在吉林大地铺开来。
绿色发展 有进有退做好生态文章
在介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巴音朝鲁书记屡屡提到生态、绿色。他说:“自然、生态,这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资源,也是吉林可能要打出去的最重要的特色。”
“珲春是名副其实的虎豹之乡。珲春的东北虎保护区里有30只野生东北虎、42只野生东北豹。” 珲春市委书记高玉龙向我们介绍,东北虎种群恢复性增长的关键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给东北虎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珲春甚至限制了重要的人参生产,以避免人畜活动对东北虎的打扰。
长珲高铁沿途景色(人民网王嘉澍 摄)
珲春还是候鸟的天堂。数以万计的候鸟自长江流域北归,经历漫长的飞行后,落脚珲春湿地休憩。湿地还吸引了海鸥、海雕等其他鸟类。为此,珲春市积极推动湿地保护。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自2012年起,吉林省在西部的白城、松原地区启动河湖连通工程,通过科学引蓄雨洪资源,恢复湿地、补充地下水,当地“小气候”日趋改善,生态效益初显,更多东方白鹳、丹顶鹤等水鸟来此繁衍生息;吉林中部地区也相应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治理、防护林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吉林省在发展中强调生态优先、开发保护并行的理念。“白雪换白银,砍树变看树”的思路转变也让吉林省在生态保护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
2014年,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达到19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景区旅游收入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17%,是2006年的4.1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旅游产业和特色生态资源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与延展。
开放发展 对内对外一起推进
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兴阳水产品第二车间里,100多名年轻女工熟练地为狭鳕去皮、去大骨、切割冷冻;在珲春口岸,一辆俄罗斯牌照的大货车正缓缓驶过中俄边境线,进入中国境内……
兴阳水产品公司加工的海产品销往欧美市场(人民网王嘉澍 摄)
每年有数十万吨产自俄罗斯、朝鲜深海的鳕鱼、明太鱼等海产品入境珲春,经过加工后出售到日、韩、美、德等国家。长春经珲春至海参崴的国际货运线路已经开通,珲春至海参崴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珲春至朝鲜罗津港、珲春至扎鲁比诺港的国际运输线路,以及珲春经俄扎鲁比诺至韩国釜山和日本新潟的陆海联运航线也已投入运营;通过朝鲜罗津港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目的地已经扩展到上海、宁波、黄埔、泉州、汕头和洋浦6个城市。
兴阳水产品公司总经理赵魁正说:“现在俄罗斯的车可以直接开到工厂里卸货,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珲春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赵魁正将工厂从烟台搬到了这里,“以前从订货到(运至)工厂,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慢则一个来月,现在的话,订货(后)几天就到了。”
在省长蒋超良看来,吉林省的开放强调对内对外并举。对内就是抓好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优化投资环境,组织好经贸交流活动,跟踪已经签约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对外就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开放平台建设,特别是建设好南部大通道,推进“通丹经济带”,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在创新合作、产业转移承接等方面实现突破。
共享发展 社会政策兜底不能退
家住长春市春城街道雷锋社区的邹万才从怀里掏出低保卡,再三跟我们说:“现在真敢买肉去了,因为啥呢,我看病不用花钱了,我吃饭不用去买了,我没有后顾之忧了。”一家三口均无能力,靠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的帮助,邹万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春城街道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人民网王嘉澍 摄)
在长春市二道区,位列民丰大街两侧的景象截然不同。一侧是破败的城市棚户区,一侧是新落成的“上东城市之光”现代社区,其中有五栋是回迁安置房。在回迁安置户师风琴的新家里,现代家电一应俱全,她满意的说:“住了一辈子平房,如今只花13万元,就住上了楼房,今后再也不用烧煤取暖了。”
数据显示,吉林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2.27万套,开工率73.6%;基本建成9.2万套,完成计划的69%。已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共305个,超过9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经到村到户。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
从吉林省近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增长。集中有限财力、积极协调资金、发挥市场作用……吉林省正使出浑身解数破解住房保障、特困救助、社会养老等一系列民生难题。巴音朝鲁书记多次强调,民生是指南,关系到民生的问题,一定大力支持。
养老这件事,政府不下决心,企业是干不了的。在长春市二道区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幸福里”,政府提供的五年免费使用权限的550平方米房屋里,活动室、医疗室、餐厅一应俱全。82岁的一汽退休工人张祉祓每天都到这里吃午饭,“每天中午三菜一汤,天天不重样。” 而这样的一顿饭只需要八块钱。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长春市采取提高财政补贴标准、享受划拨土地及税费减免、市政服务优惠价格等措施,大力推动了长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以来,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床位补贴标准提高1.25倍,运营补贴最高提高1倍,吸引新增民办养老机构80家,新增民办养老床位8835张。
社会政策兜底,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也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条件、赢得了支持。
增速放缓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1-2012年连续两年10%以上的增长, 2013年增长8.3%,2014年 6.5%,这是吉林省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数字。从数字来看,下滑迹象比较明显,但今年以来已经呈现缓中趋稳的特点。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经济增长6.1%,而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3%。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认为,和前些年比,吉林主要经济指标减缓下来,“我们正在化危为机,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
数据显示,吉林省的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工业方面,信息、医药、装备制造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上半年,吉林省医药、装备和电子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分别增长21.4%、19.7%和18.5%,利润同比增长36.9%、12.3%和24.7%。例如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在今年1-9月份,生产各型车辆1570辆,包括动车组672辆、城铁车888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29.2%。
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人民网王嘉澍 摄)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对人民网表示,吉林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培育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业、旅游业“新四样”,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占GDP比重36.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吉林省也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今年1-7月份,吉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57.68亿元,增长12.2%。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2218.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9%,新兴行业增长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电子信息投资增速分别达到42.9%、25.8%、31.2%。民间投资贡献作用持续加大,完成投资5011.7亿元,增长12.5%。
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正如巴音朝鲁书记所说,中央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国家战略已定,“东北需要做的,就是从战术上去落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不行;实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曹波)
上一篇:新三板分层方案出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