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唐山,向1976年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参观唐山市规划展览馆,慰问截瘫疗养院的截瘫伤员,考察了祥富里社区。
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华社记者进行了回访。所到之处,所访之人,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受:40年来,党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唐山——这座在灾难中不屈、从废墟中崛起的城市。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决心将唐山人乐观向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发扬传承,为唐山成功转型、再创奇迹努力奋斗。
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活动室欣赏截瘫伤员表演的二胡伴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让人感动的细节
7月28日上午,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许多唐山市民前来缅怀40年前逝去的亲友。
“总书记向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了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郑湘军说,许多正在祭奠的市民看见了总书记,自发地向总书记挥手。“总书记也向大家挥手致意,好多市民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这是总书记第二次来地震遗址公园,我们备受鼓舞。今后,一定把防震减灾事业做得更好。”唐山市地震局局长郭彦徽说。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一个细节让郭彦徽特别感动:“我向总书记介绍地震墙的情况,说上面刻着24万名逝者的名字。总书记问我:‘有没有漏刻?’我说有,每年公园都在做补刻工作。”
习近平说,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当时,75岁的罗怀民就站在现场人群中,他是专门从武汉赶到唐山来触摸地震纪念墙的。他说:“我觉得总书记概括得非常准确,唐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城市建设、并且快速发展,这种奇迹只有最坚韧的人们才能做到。”
40年前,罗怀民在唐山部队服役,既是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救援者。他告诉记者,自己目睹了唐山人在遭遇巨灾面前的坚韧,更看到了唐山快速崛起的奇迹。
“把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保持下去”
记者来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28日,习近平在这里,了解了截瘫伤员的生活状况。
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截瘫伤员。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住在三区第一病室的杨玉芳、高志宏夫妇说:“总书记和我们拉家常。他问我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身体情况如何?我说,截瘫疗养院为了照顾我,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总书记又详细询问了做哪些工作。”
7月29日,杨玉芳(左)、高志宏(右)夫妇在家中展示他们所写的书。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66岁的杨玉芳告诉总书记,他是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并即兴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见了你们格外亲》。总书记称赞他们乐观上进,事迹感人,用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谈到这件事,老杨非常自豪。
“今天我是最幸福的人。”杨玉芳说,“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让我和老伴儿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精神世界非常充实。闲暇之余我们经常搞点儿文学创作。能得到总书记的鼓励,我太高兴了。我们一定会把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保持下去。”
这里的每一位残疾人都记得,习近平鼓励说,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33岁的赵爱雨在截瘫疗养院工作5年了。她激动地回忆起习近平对医务人员的叮嘱:“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3817人高位截瘫。国际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基于生理、心理及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唐山这些截瘫患者最多只能存活15年。而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告诉记者,40年来,除自然减员外,至今还依然有960人健在,最长者年龄已达97岁。
7月28日,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右)在给截瘫患者高志宏端饭。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杨震生是唐山地震当天出生的婴儿,如今已经成为地震截瘫疗养院院长。他告诉记者:“总书记得知我是大地震当天出生,说我是为了残疾人事业而生的。这也是我要继续为之奋斗的事业。听了他对唐山和唐山人的评价,我更加自豪。以后我会沉下心来,把截瘫患者照顾得更好,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让我们的居民更加幸福”
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65岁的祥富里社区居民朱秀琴正在居委会“为民阁”交党费。这里也是便民服务大厅,设了党建政务、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合治理五个便民服务窗口,被居民们称为“政务超市”。
7月28日,唐山市祥富里社区居民刘玉湘(左)、朱秀琴(右)在“拾秋诗社”内讨论诗词。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总书记询问我生活情况,退休后有什么日常活动。我告诉总书记自己是社区诗社的一员,每天生活得特别充实。”朱秀琴说。
祥富里社区位于唐山市机场路街道,有4300户居民,1.3万余人口,党总支下设26个楼栋党支部,党员478名。临近中午,习近平来到社区活动室,59岁的王跃东正在给大家讲解一首题为《重温入党誓词》的诗。这是一位居民自己创作的作品,王跃东将它抄写在黑板上,朗读了一遍,得到习近平称赞。
7月28日,唐山市祥富里社区居民王跃东向记者介绍题为《重温入党誓词》的诗。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我们诗社成立于2015年3月19日,每周都有活动。诗社有26位成员,年龄最小的54岁,最大的82岁。”王跃东说。
习近平看到社区工作细致高效,大家精神饱满,肯定了书香社区的建设,称赞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
习近平视察时嘱咐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陈林静说:“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决心,为居民服务好,让我们的居民更加幸福。”
“唐山没有理由不干好,也一定能干好”
在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内,习近平参观了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
7月28日,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内拍摄的总体规划模型。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唐山因煤而建,以钢而兴,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兴于洋务运动,殇于大地震,重振于改革开放。新唐山40年,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是‘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印证!”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
2010年,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考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这次来唐山,习近平了解了落实的举措和成效。
丁绣峰告诉记者,总书记对唐山的发展格外关怀,6年前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的定位要求具有方向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唐山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唐山市把“三个努力建成”细化成了9个目标体系,分解为113项具体指标,研究确定了《实施意见》,贯彻到了“十三五”规划中,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丁绣峰说,他在向总书记汇报过程中,总书记对唐山能否抓住三地协作的历史机遇格外关心。他对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印象深刻,并指出这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
“唐山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发挥唐山沿海优势、毗邻京津优势和工业基础雄厚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始了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新征程。唐山没有理由不干好,也一定能干好。”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说。(记者:张洪河、李俊义、任丽颖、高博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