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发布日期:2013-06-10 21:46: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点击:233次 字号:增大 减小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笔者以为,做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基层组织活力。只有在协调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强大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才能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近年来,平安县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围绕“突出特色,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维稳机制,落实管理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防控体系,优化治安环境”等方面,有效整合社会管理力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但总体而言,农村社会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农民利益保障诉求及农村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路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此:
    
    要强化政府服务,加强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按照“地域相近、小区相连、资源相通”的原则,以社区为基础,实行定格、定责、定人,科学划分网格,制作网格区划图,组建以“网格管理,便民服务”为原则的平安服务团队,在每个网格中设立辖区民警、协管员、调解员、信息员、信访代理员和巡逻员“六大员”,推进农村或社区网格化管理,着力建立健全三个网络:综合服务网络———依托“网络管理,便民服务办事大厅”,建立党员责任区,通过公开栏、宣传栏、文体中心等,满足群众各方面需求。社区治安网络———以基层派出所为主体,组建治安联防队,构建由社区民警、居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范体制。要建立健全综合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扶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帮扶救助网络———对贫苦户、低保户、失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台账,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做好扶贫解困致富工作,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实现属地管理模式。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处置农村社会管理事务的基石。一是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以“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发挥以大带小、以弱带强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按产业和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二是建立“责任”基层组织和“过硬”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突发事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预案,解决问题、查找隐患。从制度和机制上强化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全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和职责。三是锤炼“先进”党员队伍。农村党员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围绕“三农”工作实际,突出党员先进性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建立体现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先锋意识、稳定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争当抓发展、促稳定、保平安、能帮扶的模范。
    
    要创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为依托的互动过程。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变以往由政府单独直接管理的大包大揽式的社会管理旧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和关键所在。应在以下层面下功夫:
    
    1、在县(区)层面,通过推广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等做法,确保权力公开、规范、透明运行,重点解决好联系群众的问题。开展以“比能力看作风、比服务看效能、比成绩看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创新服务活动。规范细化工作程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开展“红旗窗口”、“服务明星”及“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文明创建活动,全方位开展工作竞赛,并营造“学榜样、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2、在乡镇(街道)层面,通过落实以岗定责、以事管人的机制和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的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重点解决好方便群众的问题。在乡镇(街道)设置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各“进驻”部门(单位)的服务事项,并加强督导。
    
    3、在乡村(社区)层面,通过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重点解决好服务群众的问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推进“12345”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即一个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两个一”(一个宣传<公开>栏、一个村民学校)、“三个室”(警务值勤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四个站”(救助帮扶站、医疗卫生站、计生服务站、农情信息站)、“五个队”(文化活动队、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体育运动队、环境保洁队)。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方面,要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建立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智障家庭等困难人群的帮扶救助机制,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同时,针对山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农村成为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地”的情况,一方面大力推进“关爱工程”,及时掌握留守人员的困难并协助解决;另一方面,建立农业劳务服务队,如成立以农村党员为主的党员帮工队,通过对种、管、收等环节实行有偿服务,缓解农村“留守人员”劳动压力,并积极为留守劳动力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我省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办好“江苏讲坛”

下一篇:省委组织部到宿迁市开展远程教育学用情况“百村调查”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