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2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仪式。
这个周末,亚洲的目光都投向了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这里密集召开。
会场内的两张集体合影令人印象深刻。与普通合照迥异,东盟10国与中国领导人的“10+1”会议,东盟10国与中日韩领导人的“10+3”会议,都留下了这样的画面:十多位领导人各自在胸前交叉双手,握住左右同伴,左手握右手、右手握左手。
这是当今东亚局势的最好写真。面对共同挑战和压力,妥善处理分歧和心结,陆海相连、唇齿相依的邻居们,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样的握手可用一个关键词描述:“共同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盟共同体将于今年年底之前成立,这是亚洲地区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而东盟与东亚三大国之间,也在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发声的重点,就与“共同体”有关。“10+1”与“10+3”会议上,他分别提出6点建议,各有侧重,但均点出了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以及中国方面的诚意。
“10+1”会场内,他“以一当十”,对东盟10国领导人的意见和诉求作了“全面深入的回应”。他的6点建议,包括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加快经贸合作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探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提升安全合作水平、努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而在中日韩领导人均到会的“10+3”会场内,李克强对“10+3”合作提出的6点建议分别是: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协力维护地区金融稳定、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农业减贫合作、拓展人文交流。
不难发现,升级经贸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都直接指向了“东亚经济共同体”。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各国一起,共同制定“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力争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
以此为目标,可以看看目前已经走到了哪一步:东盟共同体年内成立,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已至尾声。另一边,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完成,只待批准。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正在推进。
中方同样态度鲜明的是,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力争2016年结束两年前开启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11月22日发表的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指出,“领导人要求谈判团队加紧工作,力争在2016年结束谈判”。
这意味着,一旦谈判成功,将出现一个覆盖地球一半人口、成员构成最多元的自贸区。
一些国外媒体注意到,李克强、朴槿惠和安倍晋三此次到吉隆坡与会,是在本月恢复了曾经中断三年多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后,考虑到这一背景,东亚三大国之间的“温度”想必与往年不太一样,自然会更有利于合作。
李克强此次对东盟领导人提起,本月初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达成共识,将在国际市场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能合作。
在吉隆坡,紧凑高效的“克强节奏”下,李克强除了开会,就是不断抽空会见新朋旧友,每场活动都释放出中国的善意。他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时的一番谈话,引起了印度媒体的格外关注。他指出,中印作为世界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增进互信、携手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互利双赢,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了两人会谈的内容,其中提到,全球贸易的放缓给中印两国都带来了共同合作和成为全球增长驱动器的机会。莫迪表示,印度希望从中国的经验中获益。
走向经济“共同体”的国家显然更易分享彼此成果。李克强在吉隆坡透露了一系列面向东盟的合作计划。比如,中国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专项贷款。
东盟各国发展程度不一,许多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富余优质产能。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吉隆坡,李克强总理与老挝总理会面时,提到一条铁路将于近期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本月两国刚刚签字落地的“中老铁路”项目。
从设计时速来看,中老铁路不算高铁,但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一项“典范工程”,它承载着两个国家的期待。它是第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
与领导人在吉隆坡交叉握手的画面一样,从中国通往万象的铁路像一个符号,印证了李克强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的发言:“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
一条不算长也不算快的跨国铁路,之所以出现在两国总理的对话中,因为它通往的是“共同体”。(杨芳)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婷)
下一篇:李克强“铁路外交”吉隆坡又获成果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