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 (孙阳)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初步核算的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
尽管6.7%的增速略低于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但盛来运认为,国民经济仍然运行在6.5%-7%的合理区间。同时,“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也成为总结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四大关键词。
6.7%是否意味着经济下行?
“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单纯从数据本身来看,略低于去年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但从增量来看,以2015年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盛来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关于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我想用四句话16个字来概括: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
总体来看,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1.8%;物价温和上涨,一季度CPI上涨2.1%,上涨主要原因之一是蔬菜、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但整体涨势较温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分开来看,供需两端结构持续优化并呈现新亮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高于预期: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都保持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高耗能投资占比继续下降;消费升级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向中高档消费层次迈进。
亮点纷呈。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双创保持良好的势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高技术产业增长9.2%,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80%以上的增速,医疗器械、智能化电子产品、环境保护的相关设备产品均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加快,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增长27.8%;节能降耗继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绿色发展有效推进。
好于预期。从产业来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速3月份增长6.8%,加快1.4个百分点;同时,3月份服务业指数比1—2月份提升了0.2个百分点。需求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消费增长持续加快、出口3月份增速由负转正。价格方面,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环比首次正增长。从预期角度来看,制造业PMI又回到了临界点之上,非制造业PMI指数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
“所有这些指标,从生产、需求、价格、实物量指标到预期指标都在反弹。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运行好于预期。这段时间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国际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对全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6.6%以上。”盛来运认为。
未来经济走势是L型还是U型?
中长期增速换挡走“L” 短期阶段性走“U”或“W”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阐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积蓄能量。中国经济究竟是L型触底还是U型反弹,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长期和当前走势?
盛来运认为,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势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换挡成功以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中国经济走势很有可能就是一个L型。但是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大的L型底是由几个或多个U型或者是W型短期走势构成的,所以要看分析的阶段和观察问题的视角。
具体到将来怎么走?盛来运表示,关键要看基本面。从基本面情况分析,中国城镇化空间广阔,中西部地区未来发展将释放巨大潜力,同时,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消费潜力空间巨大;人才红利、双创红利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都说明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能够有条件、有潜力保持中高速增长。
同时,中国在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无论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还是增长质量,都是换挡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环节。从增长质量讲,不光是表现在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实际上更表现在民生指标保持稳定发展。
具体到3月份,国民经济的积极变化是否呈现筑底信号?
盛来运介绍说,首先,前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继续发力。房地产市场在回暖,带动了相关的投资和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经济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场的预期。另外, 3月份国际贸易有所回暖,对外贸出口的回升有带动作用。当然这个回升是全面的,不是单项指标的回升,而是从生产到需求、到价格、到预期的回升。这种回升的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虽然一个月不足以判断重大趋势的变化,但这是筑底的积极信号,未来能否实现真正的企稳,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