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李国祥:在开放经济中考虑粮食安全

发布日期:2013-12-27 14:09:03 来源: 作者: 点击:141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3日闭幕,这次会议罕见地把“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任务。时隔十天,12月24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确保“粮食安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对于近期高层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显示了新一届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和新思路。即在确保国内产能的情况下,把适度进口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之一。长期来看,小麦和稻米作为口粮必须做到绝对安全,保证100%的自给率。

  李国祥认为,要确保国内产能可持续性,不能再以牺牲资源环境的代价追求粮食产量,而要通过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产能。他表示,未来粮食进口呈现扩大趋势,粮食价格也将稳定上涨。

  ■ 人物简介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为农业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国家粮食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李国祥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院重大课题。他长期从事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跟踪研究,为年度中国农村经济分析预测(农村绿皮书)撰写主报告10多年,在《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农村观察》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有多篇对策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粮食安全新战略“更开放”

  “从表述来看,今年我国粮食安全思路发生了变化,态度更加开放了,适度进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途径。”

  新京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大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任务,这在以往比较罕见。

  李国祥:过去一般是宏观经济政策作为首要任务,农业是第二位,农业实际上就是讲粮食安全,过去的粮食安全观点是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今年宏观经济部分放在总论,粮食安全自然成为第一位。

  从表述来看,今年我国粮食安全思路发生了变化,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并且部署从2014年开始实施。

  新京报:新战略跟以往的战略有何不同?

  李国祥:过去的粮食安全战略是在一个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核心是立足国内市场,保住粮食安全,往往是以我国粮食是否增产作为目标,至于粮食生产以多少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都可以不考虑。

  今年的战略是20个字,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种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态度更加开放了,过去我们认为粮食进口是国家粮食不安全的一种表现,现在适度进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途径,变化非常大。这反映出我们过去是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现在则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考虑粮食安全。

  其次,新战略中强调了确保产能,也就是确保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不能像过去那样以牺牲资源环境的代价追求粮食产量。未来提高产能有两个途径,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

  没必要死守95%的自给率标准

  “我们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多国家也想卖粮食给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死守95%的标准呢?”

  新京报:也就是说新战略中对进口的表述略有放松?

  李国祥:现在是开放经济。首先,死守国内生产保障所有的粮食供给,我们是做不到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我国粮食要做到完全自给,18亿亩耕地远远不够,至少还要增加7亿亩耕地,我们不可能再增加7亿亩耕地了。第二,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有进有出,外汇储备可以部分用于进口粮食。

  新战略中,国内产能要确保;同时要适度进口,等于承认了进口不可避免。

  新京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进口情况如何?

  李国祥:实际上,像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粮食进口比重是非常高的。比如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从最高的口径来看,大概40%左右,也就是说,日本60%的粮食要依赖国际市场。

  新京报: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大约是多少?

  李国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按照耕地来算,自给率是80%多一点;如果按照产量来算不到90%。

  新京报: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了95%的标准?

  李国祥:过去我们要求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这个标准现在守不住了。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目前已经降到了90%以下,而且好几年达不到95%的标准了。

  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守住这个标准,我们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多国家也想卖粮食给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死守95%的标准呢?

  口粮要保证长期完全自给

  “粮食进口量的底线是不能导致国内生产萎缩,不能伤害国内粮食的生产能力。”

  新京报:中央提出了适度进口,你认为怎样规模和比例的进口算适度?

  李国祥:不同品种的粮食是不一样的,但总的说来,我认为有三个标准。

  首先,进口量不至于威胁到全球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在进口粮食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完全没有问题,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只占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的3%。但国际上担心我国粮食进口扩大,可能影响全球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适度进口首先是指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不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代价。

  其次,适度进口是指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不至于把国际粮价的波动传导到我国。

  第三,粮食进口量的底线是不能导致国内生产萎缩,不能伤害国内粮食的生产能力。比如,我国大豆从过去年进口1000万吨,到现在年进口量将近6000万吨,进口是大幅增加的,但进口的增加是需求增长带来的,国内的生产能力没有萎缩,依然是1500-2000万吨左右。

  新京报:适度进口体现在自给率上,多少合适?

  李国祥:不同的品种不一样,要分品种来看。比如口粮,在我国是指小麦和稻米,必须保证绝对安全。如果当年遇到小麦、稻米减产或者自然灾害,也可以增加进口,但从长期来看,要保持100%的自给率。口粮是兜底的,不能长时间依赖国外。

  口粮再加上玉米要保持95%的自给率。其他的粮食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可以根据当年的情况进行调整。

  新京报:根据测算,大豆现在有80%需要进口,大豆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

  李国祥:我国大豆现在年进口量达到6000万吨,我认为是合理的。

  第一,国内大豆生产没有出现明显的萎缩;第二,我国大豆进口没有影响到全球粮食安全;第三,大豆价格没有明显的过度的上涨。

  2012年,美国遭遇干旱,大豆和玉米大幅度减产,其价格大幅飙升,但对我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国的调控能力提高了。

  同时,我国大豆进口逐步实现了来源多元化的目标。过去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比例占80%,现在大概占到40%,未来可能低于40%。

未来粮食进口呈现扩大趋势

  “如果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我国的农民肯定要‘亏死’。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是靠政策的支持和干预才实现的,以后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新京报:近年来,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除了与供需有关外,国内外价差是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李国祥:是的。首先,我国的资源情况做不到粮食完全自给。其次,如果不进口,国际和国内的粮食差价我们也是承受不了的。

  种粮食是否赚钱关键在能运用的土地规模有多大。

  我国农民一般只有几亩地,在欧美国家中,一个农场土地规模就几十万亩、上百万亩。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肯定要比别人高。如果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我国的农民肯定要“亏死”。让农民生产粮食,就要让农民有盈利,就得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或增加补贴。国内粮价高于国际是靠政策的支持和干预才实现的,以后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所以,未来我们只要重点保障口粮和玉米自给率,其他的粮食品种可以参与国际市场。

  未来我国整个粮食进口会呈现扩大趋势。

  新京报:我国粮食产量已十连增,继续增产有困难吗?

  李国祥:粮食增产一点也不困难,二十连增也可以实现,只要不计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我们到河北去调研,农民讲过去几十米深就可以打出水来灌溉,现在要打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浇一次小麦要80多元钱,这种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粮食产量是否值得?

  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把水资源全部耗尽了,吃饭不靠国外,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向地下打水都不知道能不能打得出来。我们那么多外汇储备,却在这里跟子孙后代抢饭吃。所以没有必要追求几连增,这不值得。

  中国粮食储备调控能力非常强

  “国际上来看,粮食储备占当年消费的20%左右就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储备规模超过50%,意味着我们的调控能力非常强。”

  新京报: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基本情况如何?

  李国祥:从总量来看是好的,粮食储备规模占年消费量的50%。从国际上来看,粮食储备占当年消费的20%左右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做到有效调节。现在我们的储备规模超过50%,意味着我们的调控能力非常强。

  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状况是历史上少有的比较好的时期,尽管粮食进口量增加,但总量是好的。

  新京报:有观点认为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你怎么看?

  李国祥:我国粮食供求缺口整体在扩大,同时受到环境资源的制约,守住18亿亩耕地也面临压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粮食生产中农户的土地规模太小,粮食价格持续上升等,这些都是紧平衡的表现。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要有总量控制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建设用地肯定要满足,这种满足的前提条件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

  新京报:如何确保和提高国内粮食产能?

  李国祥:18亿亩耕地是基础,耕地必须保证,红线不能突破。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以及培育良种。

  新京报:城镇化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能守住18亿亩红线吗?

  李国祥:今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耕地红线。

  实际上,决策者和学者都清楚,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建设用地肯定要满足,这种满足的前提条件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

  目前我国有很多土地没有整治,存在浪费土地的现象,对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要做到总量控制,占补平衡,先补后占。

  新京报:我国农民土地规模小与此前的土地政策有关吗?

  李国祥:有关系。土地没有流转,按户按人均分配土地,没有打破小农户生产模式。

  新京报:土地流转政策的改革,是否会对这种生产方式产生影响?

  李国祥:会的。我觉得未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将分为两块。一块是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另一块是弱势群体保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用于满足自给性需要。

  对于小农户来说,种商品粮一亩地赚100元,由于土地规模小,出去打工肯定比种粮赚得多,所以他们不会愿意种商品粮。但如果是大规模机械化经营,100亩就是1万元,这样他们就会有动力种粮。

  粮食价格将稳定上涨但“合理可控”

  “粮食与黄金一样是资源类产品,资源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体价格走势都是向上的,这与工业产品不同。”

  新京报:未来我国粮食价格的走势会是怎样的?

  李国祥:稳定上涨。

  粮食与黄金一样是资源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体价格走势都是向上的,这与工业产品不同。粮食也是资源,依靠土地生产。

  新京报:如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进步后,价格是否能有回落?

  李国祥:只会缓和价格上涨。

  我们做了一个调查,现在粮食生产中,土地租金比重超过了物质生产成本,超过了大约5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土地流转问题,很多农户将来要市民化,不再依赖土地,要把土地流转出去,土地的租金将越来越高,这种租金都会成为粮食生产的成本。

  新京报: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就是吃粮的价格稳步提升?

  李国祥:我个人觉得是合理可控的上涨,老百姓不会因为粮食上涨感觉到负担加重。

(新京报记者 李蕾 摄影 新京报记者)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婷)

上一篇:厉以宁绘出国企与农村改革路线图:土地确权是开始

下一篇:人大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交护照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