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刷朋友圈的人们,近一阵总能与满屏正能量的画面不期而遇——他们身边熟悉的党员朋友纷纷回到居住社区,投身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以前也常组织公益活动,参与者多是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如今看到一水儿的青年男女,有些莫名感动。”家住朝阳区亚运村街道的韩广闵也是他们中一员,上个月才度过三十岁生日。带给韩广闵和他的小伙伴们全新体验的,正是本市近期部署的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所谓“双报到”,是指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到所在地区的街道(乡镇)党(工)委进行报到,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进行报到。
服务“触角”延伸至八小时外
“相比工作单位,人们在居住地停留时间更长。如果党员能带头回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何愁居住环境不迎来长足提升。”韩广闵在中关村一家IT公司从事软件编程,他坦言,以前回到住处就是玩手游、睡大觉,各种挥霍时光。如今“双报到”让他找到了人生更大的乐趣。
“双报到”是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并开展服务活动,为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搭建更加宽阔的平台,把机关党组织服务范围延伸到一线,把在职党员活动“触角”延伸至八小时以外。
为了迎接党员回来报到,各社区党组织在安排的两个周末集中报到时间之外,根据在职党员上下班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在工作日的中午和晚上下班后都有人员接待报到工作,并且接受在职党员电话预约报到时间。此举解决了在职党员无法参与集中报到以及因与工作时间冲突无法单独报到的难题,让在职党员能够“从从容容”线下报到。不少社区更是将“报到引导员”岗位前移,不在门口守候,主动到报到站所在路口、巷口进行迎接指引,让辖区每一名在职党员感受到“家”的召唤。
把人迎来,还得留住。待党员报到成功后,社区还安排在职党员居住楼门所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党员第一时间和在职党员对接,负责介绍社区党组织情况、党员情况,让在职党员对所居住社区有一个全面了解。东城区永外街道工委书记陈卫兵介绍,永外的平房区和老旧小区比较多,消防情况复杂,今后每个周末都将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周末大扫除,“不但消除了胡同里的安全隐患,也和谐了邻里关系,提高了居民的环境自治意识。”据了解,全区17个街道将全面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回社区报到的党员也会参与其中。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今后要积极探索可持续、可推广,在职党员力所能及、社区村亟须期盼的有效做法,既要避免报到之后不开展活动,在职党员失去积极性;又要避免服务活动过于频繁,在职党员感觉负担太重,不可持续。
社区期盼汇入更多新鲜血液
如何把前来报到的党员真正“留下来”参与社区工作,是此次“双报到”一大重点和难点。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南路社区党委书记毛亚静道出了不少社区的心声。据她介绍,八角南路社区现有党员主要是退休老党员,积极性高,但年龄偏大,能够做的工作也比较有限。“我们渴望更多有热情、有优长的党员回到社区,积极投身社区党建、公益服务。”她说,社区在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时也考虑到了年龄结构的特点,如今“归巢”行动为“老街坊志愿服务队”添了新成员,在职党员们不仅可以嵌入社区现有的志愿者队伍中开展各种公益行动,社区还会针对在职党员的特点,专门设计新的服务项目,一些需要体力、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的项目,将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空间。“社区一吹哨,大家都来社区报到履职,让我们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据了解,全区151个社区均邀请回“家”报到的基层党组织、在职党员代表到“老街坊议事厅”,听取在职党员介绍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围绕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和提供公益服务项目,展开细致对接。
为了让每名“回家”的党员都能便捷参与社区服务,密云区鼓楼街道党工委统一指导设岗8个,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细化并确定了岗位职责,让每一个在职党员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发挥作用的平台。截至4月中旬,4823名报到成功的在职党员共选择岗位6752个,其中有2863人志愿加入社区党员服务队。在通州区新华街道天桥湾社区,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后都会认领一个公益项目,包括看护一个网格楼院、维护一片小区环境、发挥一项个人专长、参与一支服务队伍、争做一件好事实事、帮助一户困难居民。由于项目内容具体详实,党员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最在行的公益活儿。而且认领项目后党员们还会在心形卡片上书写一句话承诺,诸如“我承诺,做一名青少年教育的党员服务者”“我承诺,参与文明劝导,开展政策宣传”“我承诺,爱心捐款”……
通州区北苑街道玉带河社区党总支发挥辖区医务人员在职党员较多的优势,依托“北苑就医导航站”志愿服务项目,把到社区报到的疾控中心、在京各大医院的在职党员力量整合起来,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现场咨询、免费义诊等志愿服务。马驹桥镇国风美仑社区党支部是该区物流产业园区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由于园区周边有部分社区还未建立党组织,不少住户党员找不到报到党组织,无法完成报到工作。该支部经过民主商议决定充分吸纳周边无党组织的社区党员,他们的职业涵盖了监察、律所、医院、警察、文化等不同领域,既解决了党员报到归属问题,又壮大了社区服务居民力量。
党员响应热烈汇成“大家庭”
4月21日一大早,京城迎来一场中到大雨,不过,不少党员依然冒雨前往所在社区报到,参与为民服务活动。石景山区八角南路社区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经由大雨冲刷,树叶、泥土堆积到下水口,社区里形成了不少水坑,前来报到的党员们办理完手续,就冲进雨中忙活开了。有的清理垃圾疏通下水箅子,有的用砖头在积水中铺设临时通道,有的清理楼门口的积水和泥土,为居民周末出行提供便利。
还有党员跟着社区干部清理楼道里的堆物堆料。“六层高的楼没电梯,上上下下走了七八趟,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作为党员,我们不忙单位就忙家里,为社区出力太少了,今天报到参加志愿服务,感觉能干的事情还挺多的。”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何辰龙说,起初自己还张不开嘴,后来眼见社区干部的苦口婆心,才渐入角色。至于为何选择牺牲周末参与社区服务,他解释说是社区的周到安排感动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在职党员,“不少人在报到成功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主动询问今后如何与社区党建对接。”
回社区报到的暖流不仅在报到者心中流淌,作为接收方的社区干部也感受到欣喜的变化。密云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党建部曹艳春介绍说,她有个老同学在报到后主动打来电话送夸赞:“咱们鼓楼街道工作做得挺到位啊,社区态度好、效率高!”一句“咱们鼓楼街道”让她感动不已,“可能他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转变,我明明记得不久前他还总爱冲我说‘你们街道如何如何’。”她的这位老同学在报到当天就向社区申领了两个岗位,一个是发挥特长给居民做法律援助,一个是认领一家困难户。“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出了名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居然主动鼓捣我们赶紧修整下党员活动室。”
党员个体有干劲儿,党员集体也有热情。作为石景山辖区内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北方工业大学是第一个到所在社区报到的党组织,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志莉说:“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我们一方面希望更多学生融入社区了解社会,也会吸纳党员老师组建专业智库,以社区志愿者的名义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在她看来,学校与石景山区的互动合作可以视作宏观层面,以党支部名义展开的互融属于中观层面,而党员发挥个人优势参与社区活动便是微观合作。“如此打造而成的立体式互动,才能让双方走得更近、更实。”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世园会启动一周年倒计时
下一篇:天安门广场15万盆鲜花迎“五一”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