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2018年:积极把握中欧关系发展新机遇

发布日期:2018-05-10 09:17:30 来源: 作者: 点击:644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中欧关系以务实稳定为主要特色。近年来,中欧致力于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内涵,双方妥善管控分歧的意愿和能力增强。中欧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意义。2018年对中欧关系而言将是具有多重关键节点并充满机遇的年份,双方应积极把握合作新机遇。

  首先,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对中欧而言都是值得思考总结和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以来,经过40年不懈奋斗,中国实现了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瞩目成就。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基础上强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这对今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将在全面改革开放新征程中更主动寻求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欧盟当前面临诸多社会危机和挑战,谋求自身变革与创新成为优先议程。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作为欧盟主要全面战略伙伴地位更加凸显。欧盟把支持中国改革开放视为事关自身重大利益的战略需要,甚至宣称要做支持中国改革进程的伙伴。这在欧盟近年来发布的对华新战略要素文件中得到确认。欧盟认为中国经济更开放、更稳定发展对欧盟有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议程可为欧洲创造新机遇,双方拥有更大合作潜力。欧盟支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支持欧盟为促进增长、投资和结构性改革所作的努力,这已成为双方的基本共识。中欧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和改革进程将为双方深化互利合作提供新机遇。预计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一系列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举措,这意味着欧盟可更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其次,2018年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化20周年,双方有理由更好地发挥领导人会晤机制及高层互访的战略引领作用。作为双方最高级别政治对话机制,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是中欧关系深入发展的产物。1998年4月,中欧领导人会晤在英国伦敦开启,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此后,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成为中欧关系发展机制化的重要标志。截至2017年已举行19次,对中欧关系走向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领导人会晤议题已涵盖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近年来相关议题更是与双方各自发展战略、全球治理紧密关联: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对接、建设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数字化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推进气候变化合作与全球治理改革等。在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总体框架下,已形成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三大支柱的高层对话机制,对中欧关系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随着中欧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和部门间对话平台逐渐增多,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战略引领更需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更需在充实内涵、注重实效、加强协调等方面下功夫。

  再次,2018年是欧盟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在双方紧密互动中不断丰富。中欧关系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到21世纪初的全面伙伴关系定位。双方合作宽领域、多层次及战略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中欧根据双边关系发展新态势,各自发表政策文件。这是中方首次专门针对某个区域的对外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有重要标志性意义;欧盟同年发布的对华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战略地位。两份政策文件对规划此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定位获得同年第6次会晤的中欧领导人的积极肯定。

  尽管此后中欧关系一度出现波折,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符合双方关系总体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制定第二份对欧政策文件——《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规划了今后五到十年合作蓝图,强调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力。2017年中欧第19次领导人会晤,双方就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中国与欧盟作为全面战略伙伴,今后加强全方位合作更具战略重要性。

  此外,2018年是“中国—欧盟旅游年”。双方应抓住机遇深化旅游合作,进一步夯实中欧人文交流民意基础。2018年既是中欧旅游年,也是欧洲文化遗产年,这为双方鉴赏各自文化遗产多样性提供难得的机遇。中欧将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加深双方民众相互认知。旅游年开幕式已于今年年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举办中欧旅游年有助于拉近彼此情感距离、促进民心相通,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游客来源国。2016年访问欧盟各国的中国公民超过349万人次,欧盟国家赴华旅游人数达310万人次。2017年上半年,赴欧旅游中国公民数量增长迅猛,同比增长65%。中欧旅游年不仅有深远的人文交流效益,也将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旅游合作将成为中欧务实互利合作新亮点。

  当然,推动中欧关系更均衡发展也面临新挑战。随着中国与欧洲次区域合作框架成型,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16+1)迈向新台阶、中国与北欧及波罗的海国家次区域合作初具苗头(2018年初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会领导人集体访华),欧盟内部所谓中国分裂欧洲并对欧洲分而治之的指责增多;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盟某些成员国内部受到质疑。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宣称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影响世界,对欧洲构成挑战。因此,双方政治互信有待加强。另外,2017年底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修正案正式生效,引入所谓“市场严重扭曲”概念及标准对中方采取歧视性和不公正限制措施。若处置不当,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将受损。在敦促欧盟信守承诺的同时,中国要重视做好预案,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方合法权益。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全球化背景下中欧关系的发展态势与挑战”(12JJD810006)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房乐宪 任彦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真理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下一篇:加大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