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美国针对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专业部分中国留学生的1年短期签证正式施行。新的政策将把他们的签证期限从5年缩短到1年。《科学》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是对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知识自由流动的最新打击。
美国高等教育部门官员称,新规定将使受影响的中国学生难以参加国际会议,也难以与海外科学家合作。新规定也可能会缩短这些学生定期回国的时间。与美国政府现行的其他影响非美国籍公民的政策结合到一起,学生签证政策的变化,将使这些有才能的外国学生有更多理由去其他进入门槛更低的国家获得高等学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生院院长Wojtek Chodzko-Zajko说:“几十年来,对于那些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在美国读研是想都不用想的问题。但现在,他们必须决定自己是否真的想来这里。”
合作和竞争是当前全球科学界的常态。一方面,“科学无国界”,全球科学家、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越来越多采取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合作模式。“小科学”时代家庭作坊式的研究已经成为过去时。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人才已经呈现出高度自由流动的态势。
另一方面,各个国家都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端人才,通过科学和技术赢得国家间的竞争。
纵观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文明飞跃,无一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有机融合从而产生了思想的裂变。科学作为人类理智发展的最高形式,一定是超越于种族和国家的,是属于全人类,也造福于全人类的。在如此形式下,实行某种程度的“封锁”或“限制”政策无疑是不明智也是不现实的。
此次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期限缩短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核心优势。我们由此也可以理解,“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美国试图通过限制政策巩固其技术壁垒,也是国家利用科技优势保持国家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当明白,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这种限制和封锁是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引进和学习固然是发展的一条捷径,但风险就是机会永远掌握在别人手中。
想要摆脱这种限制,唯一的道路就是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当我们真正实现了高技术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任何限制也无法阻挡中国发展的脚步。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沙森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