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奋力书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青海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备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同时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推动绿色发展,可以高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必须走好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为主攻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切实拓展生态空间,巩固绿色发展屏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特别指出,“今天的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我们深刻认识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什么时候保护好生态,什么时候人民就受益;什么时候放松了对生态的保护,人民的利益就会受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不抓生态是失职、抓不好生态也是失职的责任感,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不断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着力建设主体功能区,加大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各类区域政策,加快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形成。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城乡绿化美化”“全民义务植树”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大面积推进人工造林增绿提质增效。各族群众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深入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健全和落实重点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建立河湖长制,积极开展“碧水蓝天”和“家园美化”专项行动,加大工业污染源和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改水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不断提升城乡净化美化秩序化水平。积极落实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等重大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通过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越来越好,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了18年来的最大值。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优美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
积极打造绿色产业,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对重大问题的求解性思维,加快构建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加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建设,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和沙棘枸杞等“四个百亿元”产业,培育壮大十大特色农牧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坚持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百项改造提升工程”“百项创新攻坚工程”,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加快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盐湖化工、光伏发电、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快速崛起,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具雏形。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布局。依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全力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逐渐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旅游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目前,我们正在加速绿色转型,产业不断回归生态“本色”、提升生态“纯色”、凸显生态“特色”,结构更优了、动力更足了、实力更强了、效益更高了。
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增强绿色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机制,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充分发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先后出台40多个生态领域改革方案和意见办法,深化空间规划体制改革,抓好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融资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开展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落实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与援青省市进一步深化绿色产业发展合作,与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清洁电力能源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全面推动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文化旅游节提档升级,绿色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的年度考核,取消28个县市区GDP等4项考核指标,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权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绿色考核的导向更加明确。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群众,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绿色发展。全面探索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2.6万个,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尝到了更多甜头、得到了更多实惠,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敞亮。 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营造绿色发展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最大的发展,绿色文明是最大的文明。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人民生活和政府监管等方面,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省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加强生态环境战略地位和绿色价值观教育,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农牧民技能培训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生态文化活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态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的“绿色细胞工程”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现在,全省上下更加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挖掘少数民族优秀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鲜明标识。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新四军:党的初心的模范践行者
下一篇:新思想:我们时代真正的哲学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