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与实践”丛书新书发布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规律展开热烈研讨。
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随着规划落地和系列项目的推进,中国对外区域合作的模式和路径探索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全球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重大的长远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认为,在理论上,需要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体现了国家发展的布局变化。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能够带来一种全球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新的投资理论,即国家战略指导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
随着中国双向投资新格局的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内外投资双向协调均衡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投资地位的稳固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提出,要在优化和提升全球治理的背景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中国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中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走出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变化,全球的投资贸易、金融、要素流动,以及全球治理国际规则等方面急需新的力量、新的因素这一背景下做出的重要选择。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某种意义上是全球层面的新的动力、新的因素、新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国际层面对世界经济有多方面影响,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带动中国的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开放联动。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中国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相关国家也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只有实现包容性增长,才能解决文化、宗教、意识形态、法律等一系列问题。
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出,“一带一路”的金融体系建设需要资本市场的双重开放,要强化银行在开发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两方面的支柱作用;突出外汇和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融资当中发挥的作用,管控好国别与区域两种金融风险,形成风险管控机制。
重视对风险因素的研究
谈到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黄仁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外部大变化是倡议提出之时难以预料的。而随着倡议的落地,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原来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对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在理论上加以回应,更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上海市欧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提出,研究“一带一路”,应注重将其经济核心内容进一步彰显出来,围绕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贸易、投资以及产业合作等领域,深化各个层面的内容研究。应将上述内容提升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总结,梳理当前面临的困难,避免地缘政治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认为,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区域的投资,需要细化分析。应借鉴欧美的投资研究方式,对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包括空间计量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并学习他国投资经验。
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与实践”丛书,丛书从金融、贸易、投资、全球治理、大国合作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阐述。
记者 查建国 夏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下一篇:张立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