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生态高颜值 城在花园中——打造生态花园之城的厦门实践

发布日期:2019-05-06 13:23:20 来源: 作者: 点击:841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新华社厦门5月5日电 题:生态高颜值 城在花园中——打造生态花园之城的厦门实践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 苏杰 颜之宏

  这是鸟瞰厦门鼓浪屿和厦门岛(2017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5月的厦门,蓝花楹绽放在街角巷尾,清风拂过,这些蓝紫色的小精灵随风曼舞,成为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别具韵味的城市景观。

  从朝阳初升到夕阳西下,位于厦门岛东北角的五缘湾湿地公园中,人流从未间断。在这座免费开放的湿地公园里,人们或漫步,或奔跑,移步换景,领略大自然的神采风韵。

  “我基本上天天下班就会来这边跑步,在五缘湾跑步,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放松感。”常来这里锻炼的厦门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这块12.57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约占厦门岛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园区主要由滩涂、海湾、池塘、林地、农田、水库、草场、灌丛等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改造而成,是各种生物觅食、栖息、繁殖之地。公园内,常有成群结队的白鹭出现。

  “过去五缘湾内分布着大片滩涂、杂乱的鱼塘和垃圾。由于人为筑堤养殖,区内滩涂淤积严重,加上地处厦门岛东北角的风口处,发展不被看好。”湖里区常务副区长林充贺回忆15年前的五缘湾。

  五缘湾的“变身”与环岛路的建设联系在一起。当年厦门建环岛路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利用原有老海堤,工程造价节省,但却面临海堤外侧大片滩涂景观差需要整治的问题;二是跨海架桥,做大五缘湾内湾,这样可以增加优质的生活岸线。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跨海架桥方案,形成了片区总体开发思路——环岛路跨海架桥,原有外湾清淤两岸造地,拓展海湾;内湾退塘还海,打开海堤,引水入湾。

  如今,在厦门五缘湾海域,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中华白海豚在海面欢快跃动的美丽身姿。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厦门的白海豚主要分布在厦门西港、同安湾口。

  多年来,厦门市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在国内建立了首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率先出台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引领实施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立法先行、规划引领、科技支撑、精准管护、区域合作、公众参与”的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洪荣标博士介绍,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物种,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片海域有中华白海豚,表示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生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较好。因此,中华白海豚被视为海洋生态的指标物种和近岸海域的“旗舰”物种。

  他欣喜表示,通过立法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加强科研支撑、鼓励全民保护等方式,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在厦门海域趋于稳定。

  在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滩涂上,茂密生长的红树林半淹在涨潮后的海水里。七八座红树林之“岛”,引来三五成群的白鹭栖息,形成别样风景。

  这座公园是厦门市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三大项目之一,总体规划面积约404公顷。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负责人余炎烽说,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填海造地、海上养殖、海洋污染等原因,厦门原有的红树林遭到破坏。近年来,厦门针对原有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打造湿地公园,并在海沧湾岸线、环东海域沿线地带种植红树林,全市种植红树林总面积超过100公顷。

  厦门红树林品种以秋茄为主,这一被称为“海上森林”的树种有利于底栖生物和海鸟生存,形成生物多样性;树林根系紧密,有保护岸线的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消浪先锋”。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因此成为厦门碳排放中和点。

  记者了解,2019年,是厦门实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行动目标的关键一年,厦门市将继续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在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再进一步。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北京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

下一篇:上半年拟供土地推介会9日举行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