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600年古镇脱贫的三把“刷子”

发布日期:2019-07-15 19:03:31 来源: 作者: 点击:62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夏日的寨英镇,日头很大。但田间地头、村村寨寨,干部群众谋脱贫的干劲更大。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紧要关头。全镇1389人未脱贫,路在何方?

  “扶贫干部的精气神首先要饱满,再有就是依托精品水果做强产业,最后就是用搬迁解决‘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问题。”寨英镇党委书记曾庆提讲到的干部、产业、搬迁,是寨英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脱贫奔小康的三把“刷子”。

  “星期一,七点至十点半,一大早就和村统计员雷振国,到石龙坡、羊子田核实连户路。”“下午两点,政府四楼大会议室,寨英镇6月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推进会”……寨英镇水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永恒,日记本上满满都是扶贫的人和事。

  晚上十点,记者到水源村走访时,杨永恒正组织村里的扶贫干部开会。刚一散会,他就连忙介绍村里的黄桃、猕猴桃产业。他说,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现在就是要靠时间去磨,扶贫干部争分夺秒,早上来不及吃早餐,赶在村民下地前进村入户,上午十一点左右早中饭一起吃。

  “好比缝一双鞋垫,我们是一针一线在做。”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冉龙华说。村里的320亩红心蜜柚需要精细化管理,村容村貌整治也要同步推进,扶贫干部从早跑到晚,目的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海拔600米的水源村,拥有好水源。红桃、黄桃、猕猴桃,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支书刘尚贤介绍,目前种植类的产业有2600多亩,接下来准备依托良好的生态,引进一家竹子加工厂。“产业出名堂,脱贫才有望。”他说。

  兴家庄村是寨英镇一个偏远的村庄,群山连绵起伏,公路蜿蜒盘旋。当猕猴桃和高山葡萄映入眼帘,人们看到了山里人的希望。眼见高山葡萄即将上市,村支书杨昌文感到高兴。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施肥、采摘,村民务工收入每天有70元。

  尹少林一家6口,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期盼自己的身体早日恢复健康,能尽快投入生产。“现在有条件有政策,在家发展也可以,就近务工也可以,村里有产业搞,我们就有事做。”他说。

  杆子山,水源村一个村民小组,过去交通不便,导致产业发展难见成效。杨永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方设法要把产业搞起来。他说,现在是零星养殖稻田鱼,目前筹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林下养鸡。

  王廷香一家3口人,是因病致贫贫困户。他78岁了,几乎没有能力下地,儿子王志桥虽然年轻,但身体一直不好,只能在家养病。“养鸡搞起来就好了,山林17亩可以承包出去,身体好了再去养鸡场打工。”王志桥一番话,道出对发展产业的期盼。

  寨英镇镇长姜波介绍,目前产业主要围绕精品水果布局,已发展了8000多亩。此外,6500多亩油茶,也将逐年增加群众收入。下一步如果有条件,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适量发展土鸡养殖。

  “以前到乡镇赶场,走路要两个小时,不方便啊!”从凯牌村搬迁到寨英镇安置点镇北新区的罗时运,想起过去住在深山的日子,心生许多感慨。那时候,农忙时节要去寨英镇赶集买农具、肥料,来回一趟几乎要花大半天时间。

  现在,他一家6口就住到了镇上。“新房子,几乎不花钱。”今年55岁的罗时运话语中带着兴奋,他发自内心感觉到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实惠。曾庆提介绍,镇北新区安置了17个村的搬迁户,从2017年3月陆续搬迁入住,目前共安置208户954人。针对就业,通过生态护林员、清洁工等岗位,已经解决了82人就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下一篇: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