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北京城市的新名片。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京畿咽喉重镇的通州,在新时代正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与转身,长安街东延长线之端,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跃然而生。
曾经繁忙漕运场景已作古,如今运河两岸一幢幢楼宇拔地而起,它们仿佛北京东部一颗颗“水上明珠”,将大运河点缀得愈发璀璨夺目。光芒背后,是城市副中心精心打造的一张“金名片”。根据规划,运河商务区是承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将建成以金融创新、互联网产业、高端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集中承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功能。
城市副中心兴起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规划,更需要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共同建设。在运河商务区,一座为“中国-全球双向驱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中国资源嫁接全球动力)”的金融蜂巢顺势而生。这座“金融蜂巢”正通过整合自身优质资源、形成产业生态闭环、赋能入驻企业,助力副中心区域发展,大笔书写着“北京向东看”的恢弘篇章。
落子千年京畿重镇 谋篇新时期城市副中心
1151年,金天德三年,海陵王诏迁都燕京,因潞县为漕运重地,遂新置通州于此,取“漕运通济”之意而命名。元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百万漕粮、木材、瓷器等京城所需,都要经由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再转运进京。清末停漕改折,漕运制度终结,通州地位随之下降,成为北京近郊区县。
而曾经在城区居民印象中,通州还是那个偏远的“通县”。2003年12月28日八通线全线开通后,每天有30余万白领,通过地铁八通线、公共汽车、京通快速等方式赶往CBD、东城、西城等工作。
每天早晚,穿梭于城市中心与通州间人流、车流,构成21世纪初通州生活的写照。因地处北京东部,通州也有了“CBD后花园”、“睡城”的称号。
2015年6月,“沉睡”的通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4年,北京就提出了新的规划方向“两轴-两带-多中心”,拟在通州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201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座新城,作为北京新的两翼。此后,与雄安新区一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一张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蓝图跃然纸上。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步入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开局之年,通州区发展路线图也逐渐明晰。据了解,未来,通州产业结构将瞄准“高精尖”,构建起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来到通州。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位于副中心核心位置的运河商务区承担着构建“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产业集群的重任,既要承接北京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外溢的总部企业资源,还要吸引集聚一批资产管理、基金、信托、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
如今,运河商务区的3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已是高楼林立。据悉,通州区聘请了多家国际顶级战略咨询机构为运河商务区进行产业规划设计,并借鉴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CBD等国内成熟商务区的经验。
可以预见,在百里长安街东端,一个全新的CBD正在通州大运河畔加速崛起,未来将与国贸、金融街一起成为北京高端商务的示范区。
金融企业矩阵初现 重塑城市产业格局
如此高起点、高战略定位下,在波澜壮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大潮中,以运河商务区为依托,通州正在引进和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银行、财富管理企业等金融机构,将副中心打造成为首都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金名片”。
实际上,在2017年通州运河商务区全面启动招商时,不少金融机构跃跃欲试。通州区则开始严格执行项目引进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并充分考虑企业成长性、人才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贡献、京津冀带动效应等因素,确保真正的高精尖项目落地。
“一般而言,入驻机构须是符合运河商务区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招商启动后不少企业主动对接,想在运河商务区落户,但因为没达到准入要求,未能入驻运河商务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已经落户通州,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入驻意向。
2017年11月9日,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在复地中心揭牌,成为首家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一级分行的银行;2017年12月,建设银行进驻复地中心,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进驻通州运河商务区的银行;2018年12月,工商银行成功落户复地中心,银企相继进入,进一步为后来者确定了区域价值。
至此,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新格局的塑造已打开局面。一个以现代金融服务业为核心、以新型金融业态为特色的金融产业集聚区正在崛起。
上述负责人表示,作为与国贸商圈对望的东部第二个CBD,运河商务区承载了整个城市副中心未来产业的转型和崛起。北京市政府多次提到,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建设,优先启动金融业与总部经济,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主导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越来越多金融巨头到来,副中心金融产业在运河商务区乘势而起。这片被时代寄望的超级CBD,通过金融资源集聚效应,撬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整合细分领域领先品牌 营造蜂巢城市标杆
培育高精尖产业、打造高端商业集群的同时,通州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向城市副中心聚集。诚然,一个区域的成长高度,不仅由摩天大楼高度所决定,更取决于大楼所承载的产业内容。
在运河核心区,各家开发企业都拿出顶尖的团队及方案,倾注全力雕琢排布在运河岸边的一颗颗“明珠”。其中,一座为“中国-全球双向驱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中国资源嫁接全球动力)”的金融蜂巢脱颖而出。
与众多传统开发商快周转模式不同,作为复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以及豫园股份旗下的城市功能产业板块,复地产发链接产业资源打造项目的思路和模式,独树一帜。在深耕中国27载,布局25城的复地产发看来,城市副中心兴起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规划,更需要来自全球各类优质资源的共同建设。为进驻的城市和区域带来优质的资源整合和产业支持,是复地产发所关注的核心战略和企业竞争力。一直以来,复地产发秉承复星的使命与愿景——植根中国,深耕健康、快乐、富足领域,通过科技引领、持续创新,智造C2M(客户到智造者)幸福生态系统,为全球家庭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经过10多年的全球拓展,迄今复星在健康、快乐、富足生态的战略布局渐成规模。从复星医药、复宏汉霖、禅城医院、微医到复星旅文、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三亚·亚特兰蒂斯、豫园股份、太阳马戏、青岛啤酒、三元股份……上述品牌在各自细分行业大多处于领先地位。
如同一捧亮晶晶的珍珠,积少成多、珠落玉盘之时,便可将其打造成一件独占鳌头的作品。复地产发,结合豫园股份快乐时尚产业集群,传承复星为不断升级的城市发展及管理需求所提供的“产城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将复星卓越的场景搭建能力和多元化的深度产业资源科学有效嫁接,合理建构产业聚集、充满活力的未来城市场景。
复地产发的目标就是以尊重城市特性为基础,汇聚并导入全球各类优质产业资源,致力为城市提供“产城融合”解决方案,为产业企业提供智慧运营服务,为家庭提供幸福生活空间产品,助力区域产业发展、驱动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城市与人的和谐共生。
迄今,复地产发积极围绕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已实现在全国25座城市深耕布局,匠心打造数十个线下时尚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复地产发的优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据复地产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金融蜂巢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不论是投融资平台、投资人联盟、第三方服务联盟,还是创投基金、银行授信,复地产发都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与扶持。在这个完整的C2M闭环中,关于金融理想的资源配置,已成为了区域主体对于蜂巢城市价值认可的依托。
搭建投融资平台 赋能入驻企业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全面升级。“蜂巢城市”战略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各地建立和引入合适产业,通过产业变革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在深入研究了副中心定位后,位于通州运河岸边的复地中心被定位为复地产发布局北京的又一金融蜂巢项目。据了解,项目四地齐发,规划约40万平方米的复地城市副中心金融蜂巢,涵盖高档写字楼、商务型公寓、商业旗舰等业态,成蜂巢聚合之势,执掌运河商务办公、居住尖峰。为金融及相关企业全面服务,旨在打造面向世界的商务标杆。
据复地产发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蜂巢借势发挥,驱动区域经济,使入驻企业提前嫁接通州、北京乃至复地产发的全球资源;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外溢,以金融为核心,形成一个庞大的企业总部集群;导入新兴产业资源,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并促进与行政功能的有机结合;提升区域物业价值增长,吸引大型企业持有不动产;引领商务办公与产业整合,完成商业赋能圈,形成配套完善的世界级城市。
2017年下半年,复地中心成功签约引入北京银行,北京银行成立一级分行城市副中心分行进驻城市副中心。同时,部分公寓也作为办公配套设施,打造“金融家的家”。随后,复地中心的金融蜂巢陆续引“蜂”筑巢。同年12月复地中心成功引入建设银行,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进驻通州运河商务区的银行。2018年12月,复地中心成功引入工商银行。
几大金融巨头齐聚复地中心,使复地中心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金融地标之一,也奠定和推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复地中心将汇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态,搭建投融资平台,形成投资人联盟和第三方服务联盟,提供包括筹建融资租赁公司、银行授信等在内的金融类服务。
产城融合聚集金融产业 “蜂巢”模式助力区域发展
如今,知名商业综合体新光天地在此立足,环球影城坐落岸边,千亿长安俱乐部入主……同时,各大金融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已经形成聚合之势。在通州五河交汇处,一座现代化国际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2019年1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这些有力的表述,更坚定了复地中心遵循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托大运河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借助通州发展的时代机遇,打造金融蜂巢的信心。
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对“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
未来,复地中心将凭借金融蜂巢成熟的产业运营模式,吸引金融企业导入、实现区域金融产业聚集,并利用高品质的办公楼作为载体,承接市属国有企业的总部“落户”,实现金融+总部集群的建立。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不会因岸边的一座座建筑而改变奔流的方向。但这些建筑,却用它特有的方式,延展着新城的产业边界,刻画着新城的产业深度,重塑着岸边城市的空间秩序,优化着这座城市的内蕴肌理。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近八成消费者买过进口货
下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央权威不容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