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建议和举措。例如,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出鼓励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严把考试和毕业关,坚决取消“清考”等新颖的具体举措;在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学士学位制度和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举措;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方面提出完善教师培训、激励和评价体系,健全助教岗位制度等举措。应该说,这些举措均直击目前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要点和痛点,值得高教系统和战线上的全体同仁认真领会《意见》精神并在具体的工作中贯彻落实以取得切实成效。
笔者认为,推动、贯彻和落实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要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以谁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到改革举措的实际成效,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生态和质量文化建设的长远走向。高校中的第一资源当然是教师群体,特别是教学科研序列群体。任何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举措必然要直接依靠和长远依赖于教师来具体推动和落实,教师是高校的主角和主人而不是简单的配角和雇员。
现实中,个别高校在本科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诸多改革具有强烈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特征和刚性特征,弱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和协商参与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高校制定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文件要求的具体改革措施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工科思维,把本科生当流程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产品”来培养,把人的知识、能力、素质、情感等一个个分解,各个“击破”,并制定出几乎苛刻的路线图、流程图、实现时间表和事无巨细的考核要求,这种以行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所谓“成效”及如此推动的后果却可能与改革的初衷和方向背道而驰,也实质上违背了教育部改革意见的根本精神。
本科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应是渐进的、协商式的、互动式的、由下而上的,而非突进的、命令式的、由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推动。任何领域的改革,都需要有理念上的一致和认同,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教师们理念上的认同和实际措施可能需要反复的讨论、调研、交流及长时间的碰撞才能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意味着应进一步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改革方案的制定、改革措施的实施及改革效果的评价均应体现出教师主导、行政辅助的特色。如何教?如何评?教师应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这也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即教师群体应该是由真正有学术追求和抱负的学术共同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因此,对教师的选拔、考评和聘任一直是高校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正如朱德熙先生认为的,大学的教学无所谓教学法,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教师学问深,二是对学生负责。
因此,非常有必要重申以教师为中心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理念,也只有以教师为中心才有可能使初衷良好的改革举措取得切实成效。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