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发布日期:2019-11-29 16:01:25 来源: 作者: 点击:79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学说的新境界,探索了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制胜法宝,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核心在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践证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必然经历曲折。放眼世界,“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持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类治理主体协同行动、增强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总揽全局而非包揽一切、协调各方但不替代各方,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讲过,前人没有系统做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保持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延续性、稳定性,也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薄弱环节,亟待补短板、强弱项。要在固根基、扬优势的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吸收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注重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决定》指出,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根本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事业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制度,例如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等。基本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例如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重要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具体的主体性制度,例如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要加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间的衔接联动,实现纵向贯通、横向协同、顺畅高效,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必须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决定》提出,“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将制度执行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其中,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是发挥制度作用、彰显制度优势、形成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领导,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明确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在各领域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职责,确保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协同。同时明确制度执行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对地区、部门、单位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积极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评价问责体系,建立目标设定、执行监控、进展反馈和成效评估于一体的闭环系统。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提升监督实效。围绕党中央关于制度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针对不同地区和领域特点实行差异化考核评价。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对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奖惩问责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必须坚持正确路径和方法,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效应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包括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力量构成体系、资源要素体系等,国家治理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治理能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正确路径和方法,增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国家治理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决定》将“四个治理”列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是对新时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全方位提炼。系统治理强调加强各领域改革和治理实践的系统集成,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依法治理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进行国家治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综合治理强调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综合运用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源头治理强调从事物本源抓起,注重推动社会治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顶层设计主要解决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关联性问题。基层探索主要解决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和方法问题,将目标原则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只有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将地方成功经验在面上推广,才能形成上下协同联动的整体治理效应。

  必须提高各级干部的治理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任务能力水平。强化政治历练和专业培训。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通过重大政治考验磨砺忠诚干净担当品格,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治理能力。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攻坚克难重点任务,开展专业化治理能力专题培训,弥补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培养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将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大胆用起来。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体系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建设,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向着伟大梦想阔步前行

下一篇:勿将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等同货币政策松紧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