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院239厂参加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解密
本网讯:(文/人力资源部 郭雨阳)原定凌晨2点的解密仪式推迟,此时能容纳一百余人的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紧张、焦急清晰地写在每一个领队和教练脸上,“成绩还没出来吗?”“现场是什么情况?”队员们在微信群里也时刻关注着,11月23日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注定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3点半,大赛主裁正式揭晓比赛成绩,刘向星、江清泽获装配钳工赛项全国第二名,两个平均年龄还不到24岁的小伙子,获得了全国一类竞赛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航天三院239厂选派的其他两队选手也获得了二等奖和优胜奖的好成绩,领队小郭长长的舒一口气,第一时间将好消息传递出去。
领奖
11月23日下午,是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员的荣光时刻,四面八方的掌声涌向他们,灯光、镜头追逐着他们,239厂派出的三支队伍最终获一等奖、二等奖及优胜奖,这是本年度三院组织参加的各项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最佳成绩。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作为一名航天人,要始终将航天精神、工匠精神植于内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刘向星说。
“一个多月的训练,不仅在技能上有所提升,也收获了团结奋斗的伙伴,今后自己会不断努力奋斗,注重合作创新,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江清泽表示。
开始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是我国面向智能制造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国家级一类大赛,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技能人才工作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半年前,接到比赛通知后,人力资源部第一时间对比赛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院兄弟单位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沟通,精挑细选出6名综合能力突出的参赛队员。
智能制造单元虚拟仿真、零件数字化设计与编程、机器人(含第七轴)编程……“比赛具体要做的是什么?很多设备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啊!” 刚入队的江清泽一头雾水,20岁的他刚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毕业,工作还不满一年。
为充分熟悉比赛内容和比赛设备,队员们先后参加了冷水江、武汉、唐山等地的多场培训,由于训练周期有限且训练场地较偏远,早8晚10成了这段时间队员们的训练常态。“比赛知识点跨度广,不花时间根本学不完”,刘向星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的说,“早上6点起床顶着寒风跑去厂房训练,晚上回来还在自己电脑上默写一遍程序。”队员们的执着与坚持没有白费,在训练后期,队员们对调试流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已经能够做到如数家珍并立刻找出原因所在。11月13日下午,全体队员整装待发,相约郑州赛场。
争锋
“比自己参加高考还紧张,但又要故作淡定。”领队小郭一手提着矿泉水,一手提着红牛,外套兜里塞满了不允许带进赛场的队员们的手机。
认真、专注成了这五小时的主旋律,原本气温偏低的赛场此刻却像蒸桑拿似得,站在全国智能制造赛事的最高舞台上,没有人能完全保持一颗平常心,队员们时不时解下头盔系带,擦干额头的汗水。机器人编程和PLC编程对选手能力要求极高,稍有失误便可能多花一小时的时间测试。比赛中,他们互相提醒、勉励,对自己的要求是稳、准、狠。“发挥的挺好,基本完成了所有比赛任务,该拿分的都拿了”,赛场外刘向星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影微笑着说,参赛以来悬在他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另外两组参赛队伍整体发挥较平常训练稍有差距,王子曦显得心有不甘,“比赛时犯了些小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平常可都会,哎!”何智更多的反省了不足,“训练还不够系统,很多知识点会但是不熟练。”最终这两队获得二等奖和优胜奖,虽有遗憾,但数月来的攻坚克难已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新的开始
这就是比赛,这就是激烈的赛场,正如赛后队员朱前成总结的那样:“比赛所获取的专业知识及视野早已超越了成绩本身,下一届比赛我们还会回来的!”此次比赛,239厂队员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在赛场上将航星年轻一代技术技能人员的蓬勃朝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大赛的这条道路上,又一批年轻人已经起跑。
在庄严的颁奖仪式上,239厂队员们的照片一次次出现在大屏幕中,手握大奖的他们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他们以匠心践行了初心,见证了本年度国内智能制造领域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更见证了239厂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发展上迈出的新步伐!
(责任编辑:易苏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