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远程诊疗
学院路街道十五所社区医务室,POS机对准了曾奶奶手机微信支付里的二维码,完成挂号流程。开药之后,再次扫码完成收费,整个过程只有短短5分钟。社区巡诊中,为有需求的患者开具处方,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在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医院中,都在践行“向前一步”的宗旨,将医疗服务送到养老院社区中,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
家医
社区设移动医学工作站
上午9点,志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刘存午带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POS机,与家医团队一起来到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十五所社区。原本只对十五所职工开放的医务室,临时充当起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移动医学工作站。
得知81岁的康奶奶尚未签约家庭医生,护士杜海英立即取出一份个人健康档案表,详细询问老人的药物过敏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基本情况,并现场测量腰围、臀围、血压等数据。填写信息后,康奶奶拿到一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
在她前面,79岁的曾奶奶也是第一次来体验。“我就住旁边这个楼,之前开药都要跑到东边的卫生站去。疫情期间东门关了,得绕好大一圈,我这腿本身就不好,走过去太费劲。好在社区微信群里通知说这里也能开药,就赶紧过来瞧瞧。”
与刘存午一起巡诊的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董瑞萍拿起POS机,扫了一下曾奶奶手机微信支付里的二维码,完成挂号流程。刘存午为曾奶奶开好药后,董瑞萍再次用扫码的方式完成了收费,整个过程只有短短5分钟,“您下午两点过来取药就行,到时候处方单和发票也一并给您带来。”
据董瑞萍介绍,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支家医团队,从5月12日开始进社区巡诊,为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为有需求的患者开具处方,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佘瑞芳表示,中心事先还对家医团队进社区巡诊的相关工作规范、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培训。此外,还进行了实践演练,确保巡诊能够顺利进行,“下一步,我们考虑在社区设立智能药柜,减少人力消耗,也方便居民取药。”
上门
满足养老机构诊疗需求
不久前,安贞怡园护理负责人王莉打电话和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宇沟通情况,有四位在院的老人需要更换导尿管,一位老人需要更换胃管。了解情况后,护士齐娜辉做好防护来到了养老机构,在养老驿站一层已消毒的隔离室操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逐一为老人更换尿管、胃管。
王莉特意发来微信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疫情时期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昨天,护士小齐技术真棒!换管顺利、通畅无不良反应。谢谢你们了。”
疫情发生以来,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肩负了医养结合协议机构安贞怡园、安华怡园的诊疗工作,还为未签约的阳光积善之家养老照料服务驿站优先提供上门服务。“医养结合”模式开展以来,送医上门的做法也延续至今。每两周有医生、护士团队上门为老年人做周期性巡诊。老年人看到常有医生来巡诊治疗,都很安心,也都十分踏实。还定期为老年人上门体检,每次都是自己运来各种仪器,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得到了很多便利。安华怡园养老照料中心院长助理李道建表示,与社区医院的医养结合项目让机构和老年人都有了依靠。
“疫情期间,我们向前一步,帮助养老机构抗疫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医养结合是未来一种方向,将社区医疗站引进养老机构中,不仅能为居民看病,也能为机构老人提供及时的治疗,真正做到医养结合。”王宇表示,在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时,医院也会对老人的健康进行评估。对于养老分级、管理都有积极意义。此后便会定期评估,同时医院派出康复师,对机构的护理员进行培训,保证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康复
科室自制动作教学视频
“阿姨,您这个动作要慢一点,身子要直……”下午3点,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的治疗师柳静然打开手机微信,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远程指导患者代女士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屏幕另一端,代女士正在家里对着镜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如果中断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就会出现倒退。时间一长,还可能造成肌肉粘连,康复难度也会更大。”因患有肩周炎,代女士曾在春节前到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门诊就医。柳静然表示,考虑到患者的康复训练不容耽搁,中心康复科从2月份便开始尝试推出远程居家康复指导服务,“康复科总共有11名治疗师,每名治疗师都有自己负责的患者。”
每周,柳静然都会通过微信联系自己负责的5名患者,辅导他们在家坚持康复训练,“一对一远程指导,最大的好处就是有针对性。”此外,柳静然还会给患者发一些居家康复训练的小知识,以及科室自制的康复动作小视频。柳静然表示,下一步中心还会考虑给患者配备手环,监测心率等指标,确保康复训练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远程
在社区医院向专家问诊
5月21日上午10点, 74岁的李云霞躺在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床上,B超科医生孙静改正在用超声探头,在她的颈部周围仔细检查。B超室内,“远程超声会诊平台”也将图像实时传输至中日友好医院超声科,超声专家李程正端坐在屏幕前仔细观察着检查过程。
从2019年7月底开展至今,每周四上午,这样的远程超声诊疗便会在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中日友好医院间隔空进行。疫情期间也未中断。
家住政馨园小区的李云霞,距离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仅需5分钟。检查后,她与李程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得到了三乙级医院超声专家的权威诊疗建议。“出门买个菜的工夫就把检查给做了。”
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海燕表示,远程诊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目前已经做了314例远程超声会诊检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专家诊疗相联系,老年人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开辟了指导、诊疗新途径。“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中日友好医院治疗,出院后还回到我们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形成闭环型管理。超声科的医生也与专家形成了师带徒的模式。”(记者 赵喜斌 宗媛媛 文并摄)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冰冰)
上一篇:线上“云”游!第七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将于6月1日开幕
下一篇:特殊的毕业展,有遗憾更有快乐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