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今年夏粮丰收在望

发布日期:2020-06-11 13:08:48 来源: 作者: 点击:427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截至6月8日,冬小麦主产区麦收进度过六成半—— 今年夏粮丰收在望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14亿人口的饭碗。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中国人能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首先看夏粮。当前,夏粮进入集中收获期,全国4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和300多万名农机手投入夏收夏种夏管机械化作业一线,日机收面积连续12天超1000万亩。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丰收在望。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眼下的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追逐着麦浪,由南向北跨区机收。对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中国人能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首先看夏粮。

  小麦又是夏粮的主体,是国人第二大口粮作物。截至6月8日,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已机收2.19亿亩,麦收进度过六成半,日机收面积连续12天超1000万亩。目前,河南麦收进入收尾阶段,江苏进度过七成,陕西过半,山东过三成,河北过一成,安徽、湖北、四川麦收已结束。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丰收在望。

  “互联网+机收”保颗粒归仓

  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我国夏粮由南向北梯次进入集中收获期,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今年天气好,小麦成熟早,麦收进度较常年提早3天左右。全国4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和300多万名农机手投入夏收夏种夏管机械化作业一线,成为‘三夏’生产主力军。”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说,今年机具投入总量稳中有增、作业水平稳中有升、作业市场稳定有序,麦收进度快、效率高,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初,安徽省涡阳县大孙家村,来自山东潍坊的农机手赵凯驾驶着雷沃谷神GM80收割机在地头忙碌着,当地村民则在某网络平台对这一过程进行直播。“左上角这块屏是北斗定位仪,显示作业亩数等;下面这块屏显示机器的运行状况,我在什么地方干活云平台都知道,有什么故障这上面也会显示。”收麦间隙,赵凯兴致勃勃地向网络平台直播间的网友介绍起收割机的各种高科技。

  赵凯驾驶的收割机由农机企业雷沃重工生产,该企业生产了我国六成以上的小麦收割机。“收割机上装有智能终端设备,依托这些设备构建起云服务平台,全国收割机的区域分布和实时工况一目了然。结合车联网大数据、气象数据、区域作业进度、农机保有量等,我们分析出全国跨区作业路线图并免费向社会提供。”雷沃服务中心主任石海波介绍,作业路线图24小时更新,提高了农机手作业收益,保障了夏粮及时收割。该企业还建立起了“网上约农机”平台。截至5月底,平台累计撮合农机手与种植户达成近4万笔在线订单,完成在线预约作业面积超1000万亩。

  如今,很多农民都感受到,盲目外出作业的散机数量明显减少,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农业农村部开通了全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各小麦主产区成立“三夏”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农机企业发展起“互联网+机收”模式,为机手提供精准的作业供需、气象交通、卫生防疫等信息服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加上组织调度更高效,全国连续日机收面积超过千万亩,同一地区收获时间由以往的7天左右缩短为5天左右。

  在抢收小麦的同时,夏管、夏播随即展开。各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离田、免耕播种和产地烘干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三夏”,农机总量投入充足,装备优化升级,全国将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投入生产服务,一条龙开展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作业。预计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将分别达到96%、90%以上。

  早发现早防治虫口夺粮

  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8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夏粮产量受制于天气、病虫害等多重因素。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连日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全面指导各地提升小麦产能。小麦单产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构成,今年的收成如何,记者采访了专家。

  夏收伊始,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专门到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进行了调研。在当地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现场脱粒的小麦籽粒饱满。“在郾城区农技推广站,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田间小气候,采集墒情虫情病害信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更加科学高效。”郭天财介绍,今年河南小麦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早、来势猛,但是通过早发现、早防治,病虫害控制得很好。与去年相比,全省小麦亩穗数普遍增加,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实际测产也有所增加。

  “虽然后期旱情对个别地区有一定影响,但总体看今年小麦长势理想。从亩穗数和千粒重等指标看都优于常年,特别是稻茬麦整体表现比去年好,增产明显。”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汪建来说,去年秋种前后,安徽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全省以抗大旱、促秋种、保全苗为中心,全力打好抗旱攻坚战,确保完成了4300万亩小麦播种任务。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发动农民群众分时错峰下地,以追肥、除草、排渍、防病虫为重点推进春季田管,推进了全省小麦苗情持续转化升级。

  小麦生产是虫口夺粮。今年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控力度和投入水平历史罕见。从4月中旬开始,安徽对15个小麦主产市和35个小麦主产县赤霉病防控的资金筹措、防治进度等要素实行日调度。安徽省植保总站负责人袁松说,全省各级加大资金保障要素投入,共落实赤霉病防控财政资金6.28亿元,是上年的3.1倍。全省投入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6193个、现代植保机械23439台套,共开展赤霉病防控面积8692.8万亩次。

  订单生产推广优质品种

  丰收还要增收。今年,我国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国务院批准,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2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夏粮收购价格以稳为主,部分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较大。各地应加强农企对接,深化产销合作,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做活市场流通。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主产省。在河南北部,“新麦26”成为不少农民的最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介绍,“新麦26”属于强筋小麦品种,具有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等优点,是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公布的4个超强筋品种之一,可替代进口强筋小麦,在豫北地区广泛种植。

  今年,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298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53.4%,较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为解决小麦品种不一、效益不高等问题,安徽省在优质小麦基础上,突出抓了307个片,发展订单生产。每个片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万亩以上,307个片总面积达646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5%。“为提高小麦效益,各地还加强优质小麦订单履约指导,瞄准产销对接。我们发挥全国首张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地图作用,引导各类用粮主体根据需求按图索麦,助推优质优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说。

  “当前,全国夏粮一派丰收景象,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展现出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以河南为例,小麦亩产已经超过430公斤,吃上白面馍早就不成问题。今后要让大家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要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同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小麦品质搞上去,把水、肥、药减下来,把种粮效益提上去,实现粮食安全与优质高效相统一。”郭天财说。(记者 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冰冰)

上一篇:如何“晒”投诉信息才能让消费者受益

下一篇:从“面对面”到“屏对屏”,首次“网上广交会”有哪些看点?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