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清晨7时许,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分诊台前,已有患者排队登记。
“请大家先测体温,再填写流调表。”一位医辅人员不断提示、引导患者。“您要是没去过新发地市场等地,就在这儿画钩……”看见一位不会用手机扫健康码的老人,医辅人员赶紧上前帮忙。
测温处,一位中年女性患者体温37.8℃。主管护师韩春萍迅速递给她一张印有发热门诊详细位置的小纸条,“麻烦您先去发热门诊做个筛查。” 不到一小时,急诊分诊台已陆续接待30余位患者。韩春萍的护目镜里布满了小水珠,喘气也粗了起来。
与此同时,急诊楼二层。急诊科副主任顾承东、主治医师李彦等多名医生刚刚交班,正在查房。急诊重症监护室里,监护仪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危急的患者都被送到这里。
“老崔,睁开眼睛,手能动一动吗?”顾承东轻轻拍了拍1床的患者。这位66岁的患者同时患有大面积脑梗死、心肌梗死和肺部感染,“虽然有一些意识,但肢体活动不太好,咳痰、进食都还成问题。”顾承东对接班的医生交代着。
这时,2床患者的喉咙里不断发出奇怪的声音,显得很不舒服。“老人82岁了,因患吸入性肺炎住院,一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顾承东将一根口咽通气道插入老人口中,帮患者上抬舌头,打通气道。
这天,急诊抢救室,又加了8张床,当天一共收治20位患者;急诊留观室则收治了18名患者……
上午10时,医生李彦查完房,进了医生值班室。监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急诊每位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一旦有情况,随时要赶过去抢救。”李彦说。
几天前,李彦和同事刚刚经历过一次惊险抢救。
那天傍晚,正在值班的李彦接到感染科电话——“一名64岁男性发热患者,在隔离病房住院期间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需要立即转到急诊抢救!”
棘手的是,这名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
“人命关天,先抢救!”李彦迅速部署抢救,她和急诊抢救室值班医生李国楠、护士边征等一起将复苏室里的两名患者紧急转移到大抢救室。操作需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危险性很大。但李彦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为患者完成气管插管……
第二天下午,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李彦长出一口气,“患者生命垂危,我们当时也来不及害怕,救人要紧。”
(记者 刘欢)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冰冰)
上一篇:本市首个核酸采样工作站启用
下一篇:构筑守护城市、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北京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