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爱民情怀;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指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的状态,生动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光辉典范。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如何体现的呢?总书记又是如何践行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在总书记的历史足迹中寻找到答案。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增进人民情怀
十载栉风沐雨,十载春华秋实。庄严的承诺,正在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得以见证;服务的宗旨,正在踔厉奋发的坚定步伐中生动践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富裕的牵挂;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公平正义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人民美好家园的最美诠释;
脱贫攻坚事业,现行标准下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美丽中国建设,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图景;
反腐倡廉,扫黑除恶,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构筑了最坚实的堡垒;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动彰显了“生命至上”的人民情怀,这是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庄严承诺的有力论证。
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政治智慧。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村民建淤地坝,修整沼气池,开过铁业社,办过扫盲班;到群众家里走访期间,他摸火炕,揭锅盖,拧开水龙头,十分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始终关心着群众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始终关爱着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社会民生,这一件件实事儿都见证着习总书记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人民情怀。
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过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民生工程;到过青海,为环境保护指明方向;调研广东,亲自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视察辽宁,躬身谋划东北振兴的新篇章;来到江西,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从三江之源到大湖之畔,从乡村民家到草原牧乡,从茫茫雪海到烟雨江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他在祖国的大地上冒风雪,抗严寒,抵酷热,踏山川,他的眼中有大好河山,更有万家灯火。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终将成为现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始终牢记人民嘱托,坚守服务宗旨,站稳人民立场,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政治勇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态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隋欢)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