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底,我作为领队率上海交大总裁班的企业家游学硅谷时,有个硅谷的人曾当面讲过一个笑话:中国互联网的通用商业模式是C2C( Copy to China)。即硅谷有啥新东西,直接抄回中国就成了最流行的做法。
他说得绘声绘色,还举了最喜欢照抄硅谷的陈一舟等大佬的例子来证明。虽然只是饭后的闲聊场合,他似乎也没有恶意,但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我却笑不出来,因为尴尬的是,我竟然无力反驳----因为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所以,20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理念似乎只有一个----微创新,意思是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它在一片舆论指责声中,为重大创新乏术的互联网兄弟们指明了道路,给足了底气,被包括周鸿祎等诸多大佬热捧。
该理论本身是很有价值的,在此并无意批评。我只是觉得,到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虚拟现实三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中国互联网不能只有学习然后改进了----我们需要重创新了。前年我就曾公开表示:我希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中国互联网真正诞生属于自己的、让人信服的产品哲学和重大创新。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美国共享经济的代表、骄傲的Uber低下头,开始学习本土老大滴滴的重大产品创新了!(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Uber两大新产品?原来是学滴滴的】
今天(3月30日),在一场业界活动中,Uber首席产品官Jeff Holden透露,Uber现在正在研发新的产品以扩充自己的业务线,包括顺风车(Uber Commute)和大巴(Uber Hop)。
Jeff Holden表示,Uber顺风车针对的是相同路线的乘客和司机,而Uber大巴车则是针对公共出行,提供城市SUV、巴士等多座的车型,用户可以通过Uber大巴车找到附近正在行驶的大巴车并选择乘坐。
实际上,这并非Uber的原创。因为早在一年前,中国移动出行的老大滴滴就分别上线了顺风车和巴士,并且在两大移动出行的垂直领域稳居第一,构成了强劲的整体“护城河”。
【从讥讽到学习,是因为不真正理解中国用户】
更令人尴尬的是,当时滴滴宣布上线这两大创新服务之时,Uber中国高管还曾出言讥讽。2015年8月,Uber中国的战略负责人柳甄(Uber中国CEO职位长期空缺)评价称:Uber在产品上的一大原则是化繁为简,希望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Uber做的事情是帮助用户从A点到B点,首先考虑的便是有一辆车能够在三五分钟之内到达你的面前。而对于诸如滴滴推出的代驾、顺风车、巴士等其他业务,Uber中国目前(当时)不想染指。柳甄认为,“不了解需求的多元化是一种盲目的多元化。”
一年前,Uber中国高管讥讽滴滴推出顺风车、大巴是盲目多元化。一年后,Uber全球高管推出这两项业务并认为这是创新。现实就是这么充满喜剧色彩,经常让看客看的尴尬症发作。
其实,这一点恰恰证明了滴滴不是“盲目多元化”,而是基于深刻洞察中国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产生的重大创新。这两项创新准确击中用户痛点,在市场上快速增长。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下,Uber不得不低头学习。
【外资互联网魔咒,又要在移动出行应验?】
这也证明,那个著名的“外资互联网之中国魔咒”并非只是跨国巨头爱说的政策原因。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任何世界巨头都必须争夺的市场。然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界互联网巨头们却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
不信?从门户的Yahoo、电商的Amazon、eBay、社交的Twitter、Facebook,这些横扫全球的互联网老大们,要么不得其门而入,要么进来的也兵败中国。别说老二,连老三老四也捞不着。
为什么会有魔咒?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外资互联网巨头其实还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用户,也没有站在中国用户的角度审视中国互联网市场。纵观国外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没有在中国形成完整的生态!在国内市场而言甚至不能称之为巨头公司,因此且这些国外互联网巨头屡屡败给国内互联网公司,比如亚马逊、eBay在中国探索多年,仍然敌不过天猫,淘宝和京东等电商。
现在,看起来这个魔咒在Uber身上也要得到验证了。“科技观察”评论认为:“Uber中国内外交困,持续烧钱却换不来份额、融资受阻以及空缺已久的CEO职位,今天又开始全面抄袭滴滴模式,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对于Uber中国乃至对于Uber全球的未来,也只能表示谨慎的不乐观。”
【结束语】
前年,我曾在斯坦福大学与《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国内称KK)有一次谈话。他表示,PC时代中国是和美国有差距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应用规模和创新程度与美国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我觉得,何止不相上下,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的许多领域其实是领先的!这里有两大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有一个“蓝领红利”现象,就是很多低收入、低信息化者成为网民。譬如许多打工仔没有电脑但有手机,老人不会用电脑但会用手机,所以直接从PC时代跨越到移动互联网。
这样的移动互联网人口规模,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你可以玩出很多创新。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年轻创业者们,其个人素质和创业环境要比前辈们优越的多。完全可以推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重大创新。
我认为Uber低头学习滴滴只是一个开始。在此,我要为程维和滴滴点赞!谁说中国互联网只有微创新?兄弟们加油!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