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

发布日期:2016-04-08 09:59:59 来源: 作者: 点击:555次 字号:增大 减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前各省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纷纷布局文化产业发展,为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提出具体的措施。比较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未来规划,有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面对发展路上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多省已成支柱产业 东部地区优势显著

  数据: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产业综合指数和影响力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与2013年和2014年的前五名相同。此外,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各项指数多年排入前十位。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上升,全国31省区市的“十三五”规划均直接或间接部署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足见各地政府对文化产发展的重视程度。其中陕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一般认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该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目前,已有多个省份迈过了这一“门槛”:到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左右,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上海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达到12%左右,京沪两地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

  其他一些东部和中部地区近年来也表现突出:浙江2013年达到这一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80.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5%;福建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80亿元,这一比重达5.4%;江苏2014年首次达5%;湖南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文化和创意产业增速达13.2%,占GDP比重约5.9%。

  对于经济较不发达省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和占GDP比重均相对较低;不过从2015年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看出,青海、贵州、海南的驱动力指数排入了全国前十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我国各地在经济发展阶段、资金投入、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空间集聚、政策创新等均处于较高的起点。东部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领先优势明显,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自东向西阶梯状分布,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布局和状态。

  2.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各地差距逐步缩小

  趋势:“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发展,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联动将成为重要的发展引擎。未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文化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可以优化配置市场要素,缩小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

  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近年来区域经济带对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甘肃省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2.03亿元增加到157.09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连年增长,平均增速达26.2%。京津冀地区,天津进步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多年持续保持在20%左右,与北京的差距在明显缩小,正快速挺进全国第一梯队的行列。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结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在这期间应重点关注其带状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文化产业诸多要素进行有机的市场化配置与整合,从而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

  目前多地正着力通过发挥区域文化产业优势,依托地方特色开发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加速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甘肃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门户。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依托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循环经济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洽会、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等平台,推进开放开发。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些充分显示了各地政府对于未来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带发展的信心。

  3.园区建设加快集聚效应显现

  案例:2014年北京朝阳区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一带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目前已聚集2万多家文创企业,以及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许多文化产业园通过老旧工业厂房、传统商业设施等方式转型升级。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资源和人才的汇聚,空间聚集效应显现,逐渐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标杆。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据了解,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共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批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三批共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专家认为,对于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部分地区,文化企业在组织结构上面临着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小、散、乱”等问题。通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促进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通过资源共享和提高产业间关联度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这将为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增长提供空间。

  多个省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文化产业园区作出部署:天津提出“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湖南提出“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福建提出“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海峡数字出版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等。

  从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资本投资热情高涨,造成重复建设;由于事先规划论证不足,最终效益不理想;房地产色彩浓重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和退出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文化部累计摘牌4批共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未来对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将进一步严格管理。

  4.注重创新驱动中部地区后发崛起

  问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结构不够优化、创新不足、市场化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目前,不少省份的文化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为核心,资源依赖较严重,而以内容创新、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属于少数。各地文化产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单体项目和文化作品的市场价值;第二阶段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开发以及产业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创产业将进入第三阶段,将以“互联网+”“文化+”为依托,注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四川、湖南等省份通过文化与科技、娱乐的结合,加强对内容创新的重视,近年来成效明显。2015年,四川省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其中文创设计、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快于传统文化产业;成都形成了较发达的游戏产业,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动漫产业集聚的产业集群;音乐、电影、旅游等市场规模均成为中西部省份的“领头羊”。

  湖南近几年在影视内容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一系列电视节目收视率持续走高,并借助“互联网+”积极推动网台互动新模式,效果明显;出版方面,整合重组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旅游方面,注重与湘西文化的结合,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有专家指出,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促进文化的产业化、释放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因素。自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部署以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转企改制”“现代公司制度建设”等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主题词。此次天津、江西、内蒙古、湖南等多省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目前,部分地区改革成果显现:湖南已基本完成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上海在推进国有艺术院团改革中出台多项措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未来为更好地释放文化市场活力,改革过程仍任重道远。

  链接(李慧整理):部分省市“十三五”规划文化产业部署

  北京: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探索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分类监管。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抓好特殊管理股、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等改革试点,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河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引进优势企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影视服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演艺娱乐、主题公园等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强县、聚集区和龙头企业,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浙江: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小镇等发展平台建设,建设好一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办好一批国家级文化节展。巩固提升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体用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会展等新兴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出口。

  江西: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展演等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制造、体育等相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安徽: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动漫、数字出版、广播影视等基地建设,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墨粉还是原装的好 三星原装耗材值得信赖

下一篇:干部“早退”是对“延退”认同的削弱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