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计划——官厅公共艺术小镇国际艺术家驻留营”活动现场
本网讯:8月23日下午,和山计划发布会在中国油画院学术讲堂举办并圆满结束。发布会由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唐尧主持,研讨会主要人员包括广安官厅公共艺术小镇主人邓含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孙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清美雕塑系博士生导师许正龙、和山计划艺术总监杨路佳及第一、二期驻留艺术家卢征远、王恩来等人。
和山计划项目的地理位置在北京西北方向77公里处,是广安控股继杨梅竹、大栅栏、北京坊等多个独立城镇项目之后新近在河北地区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此地处于蒙古高原的东南端,依托燕山。当地有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个水库,面积达两百七十五平方公里,西岸的滩涂地区是候鸟的栖息地,和山计划项目则在东岸,与法国南岸同处于北纬四十五度。
“和山计划——官厅公共艺术小镇国际艺术家驻留营”活动现场
和山计划在项目伊始就有公共艺术的参与,从公共艺术、人文角度出发,是和山计划项目的初心。和山计划在房地产开发和公共艺术的结合上进行探索,致力于使全体小镇居民参与到项目中的公共艺术,希望官厅艺术小镇在中国公共艺术与建筑上的所做的新尝试能使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领地。
不同于国内其他大量的公共艺术项目,和山计划在项目开始便举行研讨会,把理论、理念的工作做在前面。发布会中有三个讨论环节,分别探讨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公共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决策机制的问题。
广安置业总经理、官厅公共艺术小镇主人邓含晖先生致辞
第一个环节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和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张未两位专家为大家介绍了不同于以往户外雕塑、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的概念。宋伟光在发言中指出,只有公民社会才产生公共性,其最基本的性质即参与性、互动性、社会福利性。当代公共艺术越来越亲民化、接地气,并具有生长感,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与当地发生关系,它不是超出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也不同于纪念碑形态的敬仰艺术。张未则认为,进入社区的公共艺术可能更多影响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甚至深入到心性的层面,长期浸淫的环境可以对人产生精神文化性的影响。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先生致辞
在第二个环节,艺术家们探讨了公共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清美雕塑系博士生导师许正龙从其“和合之道”的观念角度出发,强调了和山计划中的包容性美学特征。第一期驻留计划的主创艺术家卢征远先生及将继其之后参与计划的第二个驻地艺术家王恩来分别结合各自的创作经验,阐述了他们将在项目中如何根据在地特征搭建语境,与公众进行最大程度的艺术互动。和山计划艺术总监杨路佳也表明了他包容开放鲜明姿态,期待和山计划能够呈现多元性以及公共领域前沿的身份,真正在中国公共艺术的推进和机制的建立上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知名策展人唐尧先生致辞
第三个环节是重点环节,探讨了决策机制的问题,此次计划的决策机制致力于能够真正实现公共艺术的概念。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孙伟先生在发言中表示,决策机制的核心就是权力,权力应该真正地分享给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扶植艺术家,并有效地把当代艺术事件推向一个高度。同时权力也应该分享给在地的人们、分享给这个时代和体制,并在分享的过程中做到平衡、和合。
中国油画院青年艺术家杨路佳先生致辞
发布会期间,听众踊跃发言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卢征远认为,现场本身即形成了一个公共艺术的交流场域。例如活动策划团队成员王世朋发言提出,公共艺术不应该局限在一个区域,应该与其他公共艺术项目链接合作,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唐尧表示项目的实施中将会寻求相关的点进行展开。记者则在提问中指出,当下很多房地产项目都在做所谓艺术小镇或艺术住区的概念,但更多的只是展厅的呈现形式,公众只是受教育被传播而没有参与性。唐尧表示,和山计划中将成立公民决策组,使公众在项目中真正行使决策权,两位驻留艺术家也回应表示在和山计划中将要采取的新举措,使普通民众真正参与进去,并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学。
和山计划剪彩仪式
最后,邓含晖表示公司对待和山计划真诚开放的姿态,并表达了对该项目所寄予的厚望,希望艺术家和小镇公民共同构建出艺术的分享体系,和山计划能像大家期待的方向开展、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罗婷)
上一篇:推进媒体融合 放大主流声音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