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人民时评)

发布日期:2016-12-08 11:40:37 来源: 作者: 点击:447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保护与利用并非水火不容,利用得好有助于保护,保护得好也会促进利用,二者完全可以彼此助益,形成正循环

  因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湖南岳阳楼,最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报道,岳阳市政府正与外地投资者洽谈转让岳阳楼的经营权用于旅游开发。在不少人看来,岳阳市政府此举无疑是“崽卖爷田”,不但可能导致岳阳楼在商业开发中受损,还可能伤害岳阳市民的情感。

  类似的忧虑的确值得认真考虑。毕竟资本以逐利为目标,把岳阳楼这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权拿出来进行旅游开发,确实可能让文物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文物不能只保护而不利用。文物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这决定了必须以保护为第一目标,开发利用永远要服从于保护而居于次要地位。但这不等于文物绝对不能或不应开发利用。事实上,保护与利用并非水火不容,利用得好有助于保护,保护得好也会促进利用,二者完全可以彼此助益,形成正循环。就岳阳楼而言,目前经营权转让“暂缓决策”,正是为了在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做充分预估、对保护方案做科学论证,特别是对权责做清晰划分。只要安排到位,岳阳楼不但可以继续成为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天下名楼,更可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一大助力。

  当前,我国文物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文物资源数量的激增与保护能力的不足并存。简单说,好东西太多了,不加快开发利用的步伐,很多文物就难以得到妥善有效的保护。近年来,我国登记在册的文物资源总量就翻了一倍,其中不可移动文物从40多万处增长到76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352处增长到4296处,馆藏文物从2000多万件增长到4000余万件。文物资源的增多意味着保护压力和保护成本的相应增加。“十二五”期间,为了保护文物,国家花了1400多亿元。即使这样,还有大批文物处于无监管、无保护的状态。近来,山西等地接连发生文物被盗案件,许多文物就是处于这种状态而被盗贼轻易得手的。同时,仅仅强调保护而不搞利用开发,许多文物就将因投入不足而难以展出,最终只能沉睡在各地文物局、考古队的库房里。在东北某省的一个地级市,因缺乏开发资金,有两万多件文物只能在仓库里“睡大觉”。“守着金山要饭吃”是许多文物资源富集地区的写照。

  也许人们会问:既然这样,政府为何不加大投入?但问题是,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实力不够强的地区,比如中国地上文物最丰富的是山西省、地下文物最丰富的是陕西省,要让当地政府拿出大笔资金把所有文物都严格保护起来,不够现实。不仅中国如此,埃及这样的文物资源大国,也因为资金困难,除少数知名文物搞了旅游开发外,大量文物不是处于风吹日晒之下,就是堆在库房里落灰。相反,法国、意大利两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大都转变成旅游资源,每年吸引数千万游客,带来上千亿欧元的收入,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因此受益。

  文物保护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而应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民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灿烂历史、认同文化传统。不能看见商业开发就一味地反对,“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鼓励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张 贺)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学习大军:“一字之差”的会议名称,你能区分吗?

下一篇:“刀刃向内”,打造干净的纪检队伍(人民时评)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