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义:切实履行好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
在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中,民主监督职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以及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程序、工作机制,突出强调了加强党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对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一要准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意见》指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协商式监督是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在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中,协商是方式和原则,监督是手段和途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是目的。二要扎实有效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要抓住政协民主监督的重点,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要丰富和完善民主监督形式,集成运用民主监督形式,坚持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同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相结合,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寓监督于协商会议、视察、提案、专题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活动之中;要规范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程序,注重突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程序化和可操作性。三要健全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四套机制,即知情明政、协调落实、办理反馈、权益保障机制,目的就是要把政协民主监督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确保在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下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关键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日报》2017年3月31日)
刘 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的深刻革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革命,既包含丰富深刻的政策内容,也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要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这个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要求而提出的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从理论层面来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和克服经济失衡的关键。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经济下行风险,表面看是由内需疲软导致的,实质是产生自供给侧;消费需求疲软,原因不在于国民收入没有增长,根本也在于供给侧;潜在通胀压力上升,不是需求拉上的通胀压力,而是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其实质也是供给侧出现了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有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调控方式的深刻革命。目前我国采取的松紧适度的宏观调控方式只能营造一个空间,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层面来看,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经济制度创新主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一方面聚焦在生产者,尊重市场主体,规范政府权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从理论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制度经济分析的重大发展。(《光明日报》2017年3月22日)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创新是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创新是一个丰富的系统集成的全面创新的过程,要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一要推进理论创新。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要坚持继续推动思想解放,坚持实事求是,以思想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二要推进制度创新。要把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要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模式创新,加快跟踪全球科学技术前沿和创新制高点,推动新要素创新、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创新、新流程工艺创新,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四要推进文化创新。要真正形成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坚持创新发展,形成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还需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创新驱动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创新驱动与开放发展的关系,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历史传承的关系。(《经济日报》2017年3月24日)
张 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党与西方政党相较,独具特色的红色气质与精神魅力。自我革命的价值前提是人民立场。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解决问题。自我革命的基本方法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内监督,使党充满生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同志曾精辟指出,“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政党的不可缺少的武器,是马列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组成部分”。自我革命的制度支撑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也是党能不断修正错误,实现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的肌体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自我革命的文化源泉是中华民族的自省传统。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坚定继承者与真正发扬者,从建党之日起就把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自省传统作为政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其转化到勇于自我革命、勇于着力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政治坚守上。(《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
朱炳元:“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一是开辟了中国道路的新阶段。“四个全面”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更加需要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开辟了中国道路的新阶段。二是丰富了中国理论的新内涵。“四个全面”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明确的目标导向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发展动力、营造有序环境、巩固领导核心的作用。“四个全面”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四个全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环”,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四个全面”蕴含深切的人民情怀:每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思想感情和价值追求。“四个全面”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四个全面”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烈追求。三是设计了完善中国制度的新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有内在地直接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国家治理制度化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内在要求。四是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根本的保证。(《红旗文稿》2017年第6期)
来源:求是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