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因为作家讲出了人民的心里话,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
■ 这部小说用情感的力量使人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的告诫——“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 这部小说自始至终深入探寻在为人民执政的共产党内,产生腐败的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的根源。
■ 这部小说以兼具复杂性与哲理性的矛盾冲突,极大地强化了戏剧冲突的力度,使读者深入思考这场输不起也不可能输的斗争。
近几天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我又找来周梅森的同名小说品读。
战场上,日寇的数挺机枪猛射不停,攻城难破。“共产党员站出来”,一声令下,当即站出一片,组成十六人爆破队,背起炸药包,冲向机枪……那年,小战士二顺子才十五岁,为了能背炸药包,火线入党,牺牲那天,只有一天党龄。一天啊,牺牲九人,全是年轻的共产党员,想他们啊,难过啊!老人泪如雨下,庄严肃穆的会场一片抽泣声……
这是小说《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热血场景。当离休的汉东人民检察院常务副院长陈岩石动情回忆血染的烽火岁月时,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在深深的感动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的告诫——“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何以如此?盖因作家讲出了人民的心里话,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作品自始至终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呐喊,为工人争取应得的股权,为信访百姓遭刁难鸣不平,为饭店清洁工冒风险参与反腐斗争唱赞歌,与广大人民群众争公平反特权同歌同唱、同气同求。作品抽丝剥茧地揭露了从基层直至副国级领导人,所编织的一层又一层贪腐网,并予以酣畅淋漓的鞭挞。于是,人们看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到中流击水”的反腐斗士忘我付出,有广大人民争先恐后的积极参与,贪腐分子们无所遁形。原省委书记赵立春、省委副书记高育良、公安厅长祁同伟……一个个丑态毕露、现出原形,更加坚定了人们反腐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以哲理的目光审视人物和事件,探寻人性的幽微,挖掘反腐的深度,这是《人民的名义》一大鲜明特点。作品自始至终深入探寻在为人民执政的共产党内,产生腐败的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的根源。作品通过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走遍全省,深入思考在商品大潮汹涌的历史条件下,滋生贪腐的土壤,寻找盘踞于党内党外的贪腐势力集团。作家通过长期的观照、思考与探觅,敏锐地发现腐败分子人性异变、党性蜕变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他们为什么会从具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异化为金钱的奴隶,成为人民背叛者的根源。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秘诀在于创作出反腐典型人物。像反贪局长侯亮平,有胆有识、精明果敢,面对暗枪,虎穴闯险。像侯亮平的前任陈海,为抓省级贪腐要犯,一往无前。作者把杀人者、被杀者、接替者以同学身份,戏剧性地纠葛在同一案件、同一事件、同一情节之中。三人有明有暗、有来有往,有笑谈、有杀机,正义战胜邪恶的搏杀步步惊心,读者的心也随着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
更为难得的是,《人民的名义》走进了人物的灵魂深处。那些贪腐的团团伙伙,一方面内外勾结,处心积虑地经营罪恶的关系网;一方面又相互倾轧,在垂死挣扎、困兽犹斗中,人性的异化、党性的蜕变一一暴露,增强了人民群众反腐必胜的信心。
“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人民的名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热情讴歌人民这道顶天立地的反腐长城,无情鞭挞腐败的丑恶和危害,深刻揭示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胜利的必然性,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翟泰丰: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中国成世界技术创新之国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