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不断提升对地方和产业发展贡献度

发布日期:2017-06-13 11:26:54 来源: 作者: 点击:99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围绕青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区位枢纽地位、《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人才支撑、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稳定发展,努力构建与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综合办学水平强、极具行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对地方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创新体制机制,做优发展环境

  加快依法治校进程。依据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自2013年起致力于学院《章程》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围绕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依法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促进学院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青海建筑通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7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35家企业建立专业对口型和稳定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与5家行业协会、3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与电梯行业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密切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计划指导书”运行模式,加大教育教学顶层设计,提升院系二级联动管理效能。围绕专业群建设,推进二级管理试点,优化管理机构,细化岗位职责;探索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和素质学分实施;健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引导优化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的系(部)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释放办学活力。

  根植特色行业,做强专业建设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应青海省经济转型对人才升级的根本需要,充分发挥在建筑通信行业的办学优势,对接产业行业发展,面向建筑节能、现代材料、光伏发电、移动应用等行业的制造、维修、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群,结合麦可思第三方评价和专业建设质量排序,采取停、转、并、新等方式,建立健全专业紧跟建筑通信产业动态调整机制,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培育发展特色专业。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开设“太阳能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并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238千瓦时的屋顶光伏电站,成为青海省首座与国家电网并网的“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分布式电站。

  积极拓展新专业。对接市场需求,围绕青海省智慧城市、管廊技术综合应用等重点工程,新增市政工程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等专业;以立项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等3个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引领,加大新增专业的补给建设;加强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等五大优势专业(群)的特色性建设,夯实师生联动的技术专业社团建设基础,全面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聚合校企资源,做实产教融合

  学徒制试点。发挥建筑通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以电梯工程技术、物业管理专业为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优化订单培养,提升校企合作深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引企入校。与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建“电梯培训中心”,开展电梯职工技能培训和电梯行业作业人员实操培训;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师资研修院”;与青海甲山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共建“众创空间”,创特色课程、育众创基地。通过校企多维度合作,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

  建大师工作室。建立“青海河湟民居”大师工作室,与清华大学规划研究院合作开展“民和县喇家村人类史前遗址”建设调研及村庄保护研究,参与青海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开展《青海省传统村落名录》《青海省传统民居分类谱系》的编写和审查工作等,以此促进青海省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保护,服务青海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强化协同创新,做好技术服务

  创建节能协同创新载体,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合作,以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为基础,政校行企共建“青海清洁采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研究,促进青海建筑采暖用能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开展各类培训,助力脱贫攻坚。主动承担全省建设、通信行业各类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和服务。进行新型农牧民培训的探索实践,拓展适宜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以建筑行业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促进贫困劳动力依靠技能脱贫。

  创建专业学生社团,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创建集综合素质培育和社会技术支持服务为一体的太阳能技术应用等专业学生社团,师生联动,围绕青海省建筑技能普查、玉树杂多灾后重建等工作,开展技术服务;创建创新创业实训室,引进创新创业孵化企业和平台,建设具有校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实质性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做优育人格局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构建“多视角、立体化、全过程”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建设特色育人品牌。加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心理健康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建设,实现心理健康课程各专业全覆盖;深化学生社团、专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区域、学院、专业特色的一批素质教育成果和文化品牌。

  着力培养工匠精神。设置专业实践模块和素质实践模块,实施校内综合模拟课程,推行项目教学、角色扮演、项目公司制、素质教育集中实践周等,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进行融合和渗透,与企业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系统构建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将工匠精神、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培养纳入学生成长成才育人格局。

 

  (作者系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康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升城镇化质量

下一篇:网站信息生态指数2017年5月榜:网站生态情况整体较好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