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深圳国际传播论坛关注数字时代的媒体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可穿戴式设备在人们生活中实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与媒体传播的融合,形成了数字化传播技术。它冲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衍生出媒体传播的新技术载体,既包括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等基于传统媒体而形成的数字化传统平台,也包含微博、微信、直播等基于移动互联的自媒体平台。
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都使传统报纸、电视、广告等媒体传播面临着焦灼的转型期,尝试用技术手段带来新平台和多元探索。英国BBC广播公司、美国《纽约时报》采取全媒体战略,我国《人民日报》率先推出“中央厨房”,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媒体融合”成为学术界和传媒业界所公认的未来传播主流,不但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促使传播的方式和理念发生新变革。
6月17至18日,深圳大学和中华传播学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深圳国际传播论坛。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阿拉巴马大学、犹他大学,新西兰奥克兰梅西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海内外4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数字媒体和产业创新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传播
2017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继续成为年度“热词”,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同样在新闻传播行业掀起一股浪潮,成为新闻传播有力的助手和工具,“随着计算传播学的兴起,越来越多传播学者开始采用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祝建华说,利用短时间内获得的丰厚样本和特定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处理问题。此外,大数据还能让人们能够迅速验证信息来源、保障新闻的真实性,还能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位与投放。目前,无论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还是“今日头条”的APP,用户每天都将收到系统根据个体阅读行为自动推送的“定制化”新闻内容。
“未来会出现一种SVA平台,即一种新型小机器成为你的智能虚拟助理,融合了Alexa、Google Now、Siri等目前流行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功能。在新闻传播方面,不但可以应答我们主动要求的内容,也能提供自动定制的新闻内容。”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钟布表示,另一方面,目前一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事物的相关性提供全新的思路。“例如某家公司长期关注美国超市停车场数据并重点分析购物中心停车场图像大数据,最后通过股价与停车场流量的分析,成功得出某公司要倒闭的结论。将大数据应用于媒体当中,也会产生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看法。”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模式
数字技术催生的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即目前流行的“社交媒体”,使得人人都能参与到媒体传播中来,创新和丰富了媒体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生活在多个媒体的移动空间中,事件从一个人到全世界数百万人中能够以互联网的速度得以迅速传播。”美国犹他大学传播系教授凯艾·德路卡认为,社交媒体培养了一种永久参与的规范,创造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新期望。人们成为社交媒体中的人,在无数的公共屏幕上创造出一幅万花筒世界的拼贴画,让人们意识到不同的事情不仅存在可能性,而且也许正在发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周裕琼教授分析了微信世界中三代人的文化差异。他认为中国的媒介化社会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两大趋势: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媒体形态越来越“新”。在青少年“数字原生代”所引领的新媒体浪潮中,中年“数字移民”亦步亦趋,而老年“数字难民”则被日益边缘化。不同世代因新媒体接入和使用差距所导致的知识、文化乃至价值观差异(即数字代沟),不仅引发家庭亲子间的摩擦与矛盾,也诱发社会群体间的误解与冲突。而代际之间围绕着新媒体采纳与使用展开的互动,尤其是年轻世代对年长世代在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反哺(即数字反哺),则为数字代沟的消融创造了机遇。
数字技术时代的局限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技术在挖掘新闻价值点、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发展,但当前新闻传播快餐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引来了人们对于数字技术“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限性和数据采集的技术边际权、用户知情权和隐私权等方面的质疑。
“要警惕技术的局限性。例如大数据是用来去伪和抓精髓的,有时却会进入误区。比如美联航在顾客群中口碑的失败,就是来源于其长期基于大数据的调查进行廉价策略,没有以人为本,将自己当作运输公司而不是服务业公司来运营。”钟布表示,以大数据研究为例,科学传播视角下的数字技术研究应该创新多学科互动研究,重视研究中人的作用,“我们的大数据要以人为本,要思考如何去贡献数据媒体、数据产业化等”。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建于1985年,2009年创建了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打造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深大传播学院分别从日本、英国、香港等地著名高校引进教授、博士等师资多人。该院还重视专业教师的业界经验,从新闻传播和广告业界引进多名从业经验丰富的教授。其主要学术方向有大众传播和文化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变迁研究、新闻和舆情研究、广告品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教授表示,举办本次论坛就是要为深圳和全球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再做理论先锋。(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下一篇:“大国工匠”参加国情研修班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