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主要媒体报道了一批战斗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这些“第一书记”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他们真心为民、一心扶贫,离任之际,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地挽留。
群众挽留见干部作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为他们办事,谁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挽留谁、感激谁、赞誉谁;谁脱离群众,不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谁赶走,把谁晾在一边。
200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再次按下红手印,挽留他们的第一书记沈浩。作为第一书记,沈浩带领干部群众的6年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岗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被誉为小岗村的“顶梁柱”、小岗人的“主心骨”。6年里,小岗人3次按下红手印挽留他,深深表达了对一名党员干部的信任和认可。
后来,沈浩走了,但他的精神光耀江淮大地。一个又一个“沈浩”涌现出来。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在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向贫穷开战,为百姓分忧。
2014年,从安徽省国贸集团下派的第一书记罗炜来到霍邱县长集镇七里棚村,不仅帮助贫困户找到就业渠道,还激发了村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今年5月,村里党员群众都坚持“让罗书记留任”;从安徽省滁州市清流监狱干部中选派到定远县宋府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姜维锦,引进总投资达2亿元的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帮助100多户群众摘下贫困帽,2015年他离任时,54名村民按红手印请求组织把他留下来……很多这样的第一书记,保持一心为民的红色气质,自觉把群众呼唤当作第一选择,主动为老百姓解决大事难事,因而受到了群众最质朴的挽留——红手印。
现实生活中,我们评价干部,总爱用“德才兼备”。什么样的干部才算“德才兼备”?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老百姓真心实意愿意按红手印挽留的干部。所谓“德”,即高度自觉地为人民服务;所谓“才”,就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实事求是。“第一书记”爱上农村、爱上农民,在为民服务中成“德”,在增长本领中成“才”,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场上造就了“德才兼备”。
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需要真情为民、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弘扬沈浩精神,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到群众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心一意为民造福,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挽留。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同洋
(责任编辑:阳光)
下一篇:以审计整改为抓手促标本兼治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